刘清泉建言:强化中医药监督执法力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委员接受采访时指出,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但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缺乏专业执法人员、基层队伍建设待强化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建议。同时展示了2024年中医药诊疗和出院人次的增长数据,说明中医药服务需求显著提升。

近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状况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1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委员在面对科技日报记者的采访时,分享了他对于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的见解。他提到,在当下,中医药事业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蓬勃发展着,不过,与之相关的中医药监督执法工作却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关数据为我们直观地呈现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成果。2024年中医类总诊疗人次(不含村卫生室)达到了16.6亿,和2023年相比,增加了1.2亿人次,增长率为8%。中医类总出院人次为5284.4万,相较于2023年增加了303.4万人次,增长幅度为6.1%。

刘清泉委员针对这些数据分析道:“这些数据是中医药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有力证明,也充分反映出老百姓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有了显著提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中医药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着明显的短板。中医药监督执法并没有单独的机构,而是与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共用一支队伍,导致具有中医药专业背景的执法人员数量较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产品、模式和业态。特别是社会办医、医师多点执业、互联网诊疗等新兴形式迅速兴起,使得中医药服务的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不断扩展。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一些形式多样、手段隐蔽的违法违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面对这些问题,刘清泉委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首先,要着力充实基层中医药监督执法力量,鼓励基层设置专门的中医药监督执法科室,并配备专门的中医药监督执法人员。其次,要大力提升中医药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开展相关培训,推动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医药监督执法骨干人才。最后,要积极探索中医药监管模式的创新发展,加强部门联动执法、综合执法,加快中医药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中医药综合监管手段。

本文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与监督执法工作展开,通过展示2024年中医药诊疗和出院人次增长数据,凸显了中医药服务需求的提升。同时指出当前中医药监督执法存在缺乏专业人员、基层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刘清泉委员提出的充实基层力量、提升人员专业化水平、创新监管模式等建议,旨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073.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