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从接手父亲修表摊到因赌博欠债,进而跨越中缅边界在缅北地区成为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故事,同时详细阐述上海虹口区检察院在面对这起涉及55名跨境电诈人员案件时,克服诸多挑战,精准打击犯罪集团的过程以及办案之外的成果。
男子陈某某最初接手了父亲的修表摊,他初中毕业之后便开始经营。然而,他却有着追求刺激的心理,在接触赌博之后,很快就将家中的积蓄输得精光。不但如此,在因开设赌场罪被判拘役缓刑之后,他依旧没有吸取教训。
陈某某召集了同伴,越过中缅边界,来到缅北木姐地区。在这里,他开启了所谓的第二次“创业”——诈骗。他涉足多种诈骗方式,像杀猪盘、杀洋盘、刷单、色播等。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学习和领导能力,他“来者不拒”,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很快,他吞并了园区的各方势力,甚至还得到了当地民团的武装保护,从一个毫不起眼的修表匠摇身一变,成为让人闻风丧胆的“电诈国王”。不过,在一次团队聚餐时,他和同伙被公安机关抓获。
这起案件涉及55名跨境电诈人员。2023年11月,这些人员由边境移交至虹口区检察院。检察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是时间紧迫,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对这55名涉诈人员进行全面审查,并且做出是否逮捕的决定。其次是证据缺失,部分诈骗主犯、重要物证无法带回,导致证据链存在缺失,难以查处案件,而且部分犯罪嫌疑人拒不交代或者交代不诚实。最后是定罪困难,对于偷越国(边)境罪主观故意的认定大多依赖口供,而涉诈人员的行为与意图往往相违背。
面对这些难题,虹口区检察院积极应对。他们依托专业化办案团队,成立了由第一、第三检察部组成的跨部门专案组,增强办案力量,并且第一时间派员介入。一方面,专案组成员全体出动,先后开展两轮集中审讯,夯实证据基础;另一方面,组织人员梳理电子数据,排查社交情况以及资金往来。此外,通过引导公安进行补充侦查,成功破解了部分“单人单窝点”人员的定罪难题。
随着调查的深入,部分嫌疑人仍然“负隅顽抗”。为了确保调查能够顺利进行,并且防止关键证据被销毁,检察机关决定对该案部分嫌疑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联合第四检察部,对指居场所的选址、生活保障、监管安全、律师会见等多个方面开展检察监督,并且多次实地走访进行安全检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虹口区检察院还通过串并案件线索,开展追捕追诉。借助数字赋能,成功锁定了犯罪团伙的核心成员、组织架构以及资金流向,排查出以陈某某为首要分子的“鑫帝”犯罪集团,并且同步查扣犯罪团伙非法所得1000余万元。
2024年下半年,虹口区检察院对该案中的55名犯罪嫌疑人分别以诈骗罪,偷越国(边)境罪,掩饰、隐瞒犯罪所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等罪名陆续提起公诉。其中,2024年12月底,对该犯罪集团首要分子陈某某以诈骗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提起公诉,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办理中。
除了办案之外,虹口区检察院为专案搭建的大数据模型获得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的批准上架运行,还形成了电子数据取证规范工作指引,梳理了案件中的常见犯罪手法,并且通过法治讲座、科普文章等方式增强群众的反诈意识,筑牢反诈防火墙。
(此处可依次插入图片标签:
)
本文总结了一名男子因赌博走向跨境诈骗的历程,重点讲述了上海虹口区检察院在办理这起涉及55名跨境电诈人员案件时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包括克服时间紧、证据缺、定罪难等问题,最终锁定犯罪集团并提起公诉,还介绍了办案之外检察院在反诈方面的其他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