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春运这一主题展开,讲述了春运期间游子归乡、返程再出发的故事,还探讨了“反向春运”这一新兴现象,阐述了春运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以及它所体现的中国经济活力等多方面内容。
1月14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拉开帷幕,那些身处异乡的游子们,又开启了归家之旅。春运将持续至2月22日,共40天。据相关部门预计,整个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可达90亿人次。这无疑是一场超大规模的人员迁徙,它的背后既彰显着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蓬勃活力,也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殷切期盼。
春运的旅途虽充满艰辛,却令人向往。无论是回家过年,还是年后重新出发,团聚都能为人们积攒新的能量,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这便是春运蕴含的情感与文化意义,也是流动的中国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上面这张图展示的是1月17日,长三角铁路春运启动后迎来首波客流小高峰,当日发送旅客达280万人次。图为南京火车站内旅客在车厢内合影(徐琦摄,人民视觉)。下面这张图则是1月14日北京西站春运首日,旅客在候车大厅拍照打卡留念(孙立君摄,人民图片)。
说起回家,2010年的电影《人在囧途》令人印象深刻。这部以春运为背景的电影,两位主人公的经历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春运回家之路的辛苦。“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电影里大巴车上众人齐唱这首歌的场景,瞬间引发观众共鸣,因为春运的终点就是家。
中国传统观念中,人们安土重迁,若无重大事由不会轻易离乡,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句,故乡与团圆都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意象。
然而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依赖人员的自由流动,只有流动才能推动商贸繁荣,带动经济社会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发展机遇空前,工业、服务业迅猛发展。大量劳动力前往沿海发达地区打工,但故乡始终在他们心中占据重要位置。回家,是中国人的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寄托。尤其是春节,不管在外多苦多累,只要想到过年回家,心里就满是温暖。在过去交通不发达的时候,遥远的路途、拥挤的车厢都无法阻挡人们与亲人团聚的热切渴望。
春运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仅由铁路部门负责。自80年代起,随着规模扩大,春运工作变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行业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如今,春运已成为中国人春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到春运,国家各部门精心部署,力求让每个想回家的人都能顺利返程,这体现了国家对个体的人文关怀。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图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日益密集,民航机场也越来越多,这让春运回家的路更加便捷多样。
谈及出发,1999年登上央视春晚的《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漂泊者的心声,让无数人落泪。歌词“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道出了回家的意义。回家团聚不仅是为解思念之苦,更是为重新休整,为新的一年出发积蓄能量。
小薛就面临着过年地点的选择烦恼,她在北京工作,爱人在四川成都工作,因爱人工作安排要在成都过年。小薛说:“按道理我该去成都陪爱人过年,但我也想回老家陪爸妈,很久没回去了,过年陪着他们意义不同。”那不同的意义是什么呢?她和记者探讨时表示:“工作成家后才有这种不一样的感受,真正体会到家是避风港、加油站的含义。现在工作生活压力大,总有逃离的想法,过年回家就是一种逃离,和父母在一起能暂时忘掉压力烦恼,等回来工作就像充满电。”她的好友小巩也赞同这种观点,小巩春节假期因行程安排无法回家,但她认为,“虽然在家也会有小摩擦,但那种感觉很温馨幸福,过年回家就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观察每年春运轨迹,后半程是从中西部、中小城市、城镇乡村向沿海、大城市的人员流动。春运返程时,人们带着父母准备的年货和祝福重新出发。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上很多网友分享春节假期结束离家的情景,有的车后备箱装满父母给的“你爱吃的”;有的父母送了又送,望着孩子远去;有的是离家前夜父母的“唠叨”,如“明天路上注意安全”“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等。尽管返程车票难买,高速会堵车,但带着家的温暖与祝福,新的征程就此开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悄然改变,如今很多人对家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地域,只要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反向春运”逐渐成为春运新潮流,通俗说就是把家乡父母亲人接到城市过年。
小杨去年结婚,今年面临回自己家还是去爱人娘家过年的问题,商量后决定把双方父母接到北京过年。小杨说:“我从出生就每年在家乡过年,从未想过在外地过年,仿佛约定俗成。但今年不同,要照顾两边,又不想两边跑,所以接父母来北京两全其美。”他已为父母买好车票,还在采购年货,他说:“这对父母是全新体验,大半辈子在一个地方过年,今年来投奔儿女,体验春运。”小杨还提到:“现在高铁方便,父母来北京不难,要是普速列车,父母年纪大可能受不了。”
不管正向还是反向,都是回家的方向。“反向春运”表明中国传统乡土情结随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变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文化现象。“反向春运”还有旅游过年这种新形式,春节是假期,是休息充电的时候。《2025春节旅游预测数据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人群是春节旅游消费主力军,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广州、重庆、成都、武汉、天津等地出游热情高涨,位列2025年春节出游热门客源地榜单前列。无论是家人来大城市过年,还是带家人出去旅游,“反向春运”都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包容性,为春运增添新魅力。
春运相关的多个方面,包括春运的规模及其体现的经济活力、春运中的归乡情感传统、国家对春运的支持与交通设施建设带来的便利、回家团聚为再出发积攒能量、“反向春运”及其背后体现的观念变化等。春运是一场盛大的人员流动,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文化内涵,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出现新的趋势和变化。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