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长天——清代单色釉瓷器展”在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开幕的消息,介绍了单色釉瓷器的特点、清代制瓷成就,还重点展示了展览中部分特色瓷器,并提及清代官窑瓷器的象征意义以及当时盛行的仿古之风。
在3月28日这一天,上海奉贤区博物馆迎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展览。红色、蓝色、黄色、白色等色彩各异的118件(套)清初至光绪时期的单色釉瓷器,在这里集中亮相。“秋水长天——清代单色釉瓷器展”于当日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众多目光。
单色釉,又被称作一色釉、一道釉,它拥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独特美感。各类金属氧化物在窑火中,于不同的温度和焰性条件下,形成了斑斓纷呈的色彩,从而造就了一件件匀润盈妙的颜色瓷器。单色釉以其纯净无瑕的釉色、简约典雅的造型以及精妙绝伦的工艺,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韵味和高雅的审美意境。从商朝开始,中国单色釉瓷器经历了起源、发展、成熟的过程,到清代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瓷器史上绚丽多彩的重要篇章。
清代堪称中国古代制瓷的集大成时期,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制造的瓷器精美绝伦。色釉瓷器的制作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不仅恢复了大量失传的釉色品类,还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新创了郎窑红、胭脂红、柠檬黄、天蓝釉、炉钧釉等佳品,开创了古代制瓷工艺的崭新局面。据了解,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不仅反映了宫廷的审美意趣,同时也成为礼制及等级制度的象征。
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赵婧表示,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自成立以来,立足库存藏品资源,一体推进文物清理、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奉贤区博物馆近些年来以“小馆做大展”的魄力,屡创现象级展览。“他们对文物阐释的学术严谨性,与我们秉持的‘格物致知’专业精神不谋而合。”赵婧强调。
走进展厅,清康熙豇豆红釉水盂、清康熙豇豆红釉暗花团螭纹水盂等红釉瓷器格外显眼。在单色釉瓷器中,红釉的色彩最为醒目。红釉可分为以铜为呈色剂的高温铜红釉和以铁或赤金为呈色剂的低温红釉。高温铜红釉的烧成难度极大,真正烧制成功是在元代的景德镇窑。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烧制水平达到了顶峰。
黄釉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重要的单色釉品种。记者在现场看到,清康熙黄釉暗花云龙纹菊瓣盘十分特别,其釉面光亮,釉层晶莹,基本趋于明黄色。据悉,黄釉瓷器既可供皇帝、皇后、皇贵妃等日常饮食使用,也是皇家祭祀宗庙、地坛的专用祭器。清代明确规定,里外黄釉器为帝、后及太后专用,内白釉外黄釉器供皇贵妃使用。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仿古之风盛行。景德镇御窑厂在宫廷旨意之下大量烧造仿古瓷器,除了仿烧明代宣德、成化官窑等前朝佳器外,尤其喜欢仿汝、官等宋代名窑。康熙时期已出现部分仿宋名窑瓷,雍正朝开始大规模仿烧。雍正、乾隆官窑的仿古技艺高超,仿汝能达到“雨过天青”的釉色,仿官亦能呈现“紫口铁足”的特色,其釉色与古器几乎一模一样,几能乱真。在本次展览中,清乾隆年间的一对仿汝釉出戟觚颜色淡雅,形状独特,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秋水长天——清代单色釉瓷器展”在上海奉贤区博物馆开幕的情况,阐述了单色釉瓷器的特点、清代制瓷的成就、部分特色瓷器以及当时的仿古之风。展现了清代单色釉瓷器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让读者对清代瓷器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