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转型与创新举措。圣源地毯集团从产能扩张转向产业链建设,通过技术攻关、自主修建染厂等方式补链强链,同时在设计领域加大投入,与高校合作并培养本土专家以提升产品竞争力。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以创新为发展动力,通过“千人创新计划”鼓励员工提点子,不断推出新产品,在智能化建设方面领先同行,且秉持双轮驱动理念推动行业转型。
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常常会面临发展方向的抉择。对于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源地毯”)来说,曾经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地毯企业,也遇到了发展的难题。当产业发展不再聚焦于扩大产能,圣源地毯的创始人薛婷开始思考企业新的发展路径。一次下班后经过车间,看到不再喧嚣的车间,她突然明白,企业规模的扩张不是毫无限制的,必须与市场需求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增量相匹配,单纯扩充产能,在风口过去后会带来诸多风险。
经过企业管理层的多次商讨,他们决定改变发展方向,从投资产能扩张转变为投资产业链建设。而一次业务上的特殊经历,更加坚定了圣源地毯补链强链的决心。曾经有国外客户前来,提出使用一种全新的配色,可是当时仅有16色的织机,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不过圣源地毯的技术团队并没有退缩,他们夜以继日地进行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最终成功让第17种颜色亮相。
圣源地毯生产车间展示区的藏毯 李宁 摄
2009年,圣源地毯从线材着手突破,自主修建染厂,实现了从纺织到染色的全链条自给自足。如今,圣源地毯可供客户选择的颜色多达2万个。公司副总经理李琳介绍说:“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材质、图案、形状,车间都可以按尺寸做出来,最多两周时间就能发货到户。”
圣源地毯不再单纯追求产能扩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停滞不前。2024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地面材料及铺装技术展览会上,圣源地毯的“影”系列作品备受专家称赞,其中手工枪刺编织的“光之影”挂毯巧妙地将传统藏毯编织工艺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融入独特的光影元素,荣获本届展会“华毯奖”。薛婷表示:“作为制造业企业,生产环节的提质增效固然重要,设计同样不可忽视。”
实际上,圣源地毯已经多年致力于提升设计水平。自2021年起,圣源地毯持续加大在设计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与国内知名艺术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借助高校优秀人才为产品注入新的创意设计。而且,除了引进外部人才,企业管理层还着力培养内部的“本土专家”。通过开展专业培训,技术工人不仅能把新技法运用到生产中,还能对藏毯传统样式进行美学设计改良。薛婷介绍说:“我们正在全力开发个性化定制装饰毯系列,根据客户的家装风格和个人喜好,灵活搭配适宜的地毯图案与材质。”有了这些创新举措,古老的藏毯产业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河南,有一家备受瞩目的企业——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矿山”)。这家企业有一个让很多人惊讶的做法,那就是被网友称为“挣一块、发八毛”,也就是给员工发的年终奖非常丰厚。当你走进河南矿山的厂区大门,会看到一部部红色重型卡车停满大院,就像一条“红色长龙”,不断有加工好的起重设备装车发货。河南矿山宣传部长冯孝贝直言:“今年一季度我们又实现了‘开门红’,订单排期超过3个月。”目前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订单太多,生产压力太大”。从一个县城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桥式起重机行业的“龙头”,河南矿山在20多年间一直保持着向上的成长曲线。它之所以有“挣一块、发八毛”的底气,关键在于创新。
河南矿山副总裁岳相斌自豪地说:“在我们这儿,创新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深入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行动准则。就拿后勤厨师来说,每周都得琢磨出一道新菜品,更别说业务一线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了。”在河南矿山,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千人创新计划”,这个计划鼓励工人班组积极提出点子。冯孝贝介绍说:“只要你的点子被采用,就能拿到奖励。从产品研发、设备升级,到工艺改进,只要能给公司带来实际收益,公司就会给予真金白银的激励。”
凭借持续不断的创新,河南矿山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例如该公司首创的U型槽成槽工艺,能够使生产焊缝减少50%、工作效率提高45%;车轮碾压工艺的革新,开创了国内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使用锻造碾压车轮的先河,相比铸造工艺热能损耗减少50%,能源利用率提高40%。
在公司的智能车间里,一排机械臂格外显眼,它们能够精准地搬运和打磨不同尺寸的减速齿轮。冯孝贝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安装各类先进设备500余台(套),数字化率达95%,可以独立完成起重机生产所需的所有工序,“同行还在犹豫的时候,我们的智能化已经步入‘完成时’了”。河南矿山总裁魏学明表示:“未来,我们将坚持‘技术硬实力 + 人文软实力’双轮驱动,推动起重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无人化、轻量化转型。”
圣源地毯集团和河南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有着独特的转型和创新策略。圣源地毯从产能扩张转向产业链建设,在设计方面积极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河南矿山以创新为核心,通过鼓励员工创新,在产品、工艺、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果,并致力于推动行业转型。这两家企业的经验为其他企业在发展方向、创新驱动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