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产业处于调整期,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报道全国政协常委丁世忠在两会的建议涉及运动产业多个方面。这些方面从国货自强、产学研融合到赛事经济、青少年身心健康等,反映出从两会高频词中可探寻运动产业未来方向。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的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贺泓源,从北京发回报道称,运动产业正处于调整阶段,我们能够从两会的高频词里发现一些关于运动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今年两会提出的建议重点聚焦多个领域,这其中包括提振消费、产学研的融合、体育赛事经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等方向。
具体到运动产业,国货自强、赛事经济、体育教育是丁世忠重点关注的部分。
先说国货自强。“扩大内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任务排名由去年的第三位上升到了今年的第一位,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且着重强调了大力提振消费的重要性,提出“以消费提振来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
在供给侧方面,国货自强的意义就格外凸显出来。基于此,丁世忠提出,首先,国货品牌需要专注于产品的打造,主动承担起从供给侧满足民众消费升级需求的重任;其次,借助政策为优质国货品牌赋能,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内大循环的发展,以“质价比”为切入点,提升民众对国货品牌的认知,促使更多物美价廉的国货品牌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最后,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尤其是针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强化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严厉打击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
另外,丁世忠还提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所以,他建议,其一,进一步优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顶层机制设计,明确企业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机制,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科研机构答题—企业落地—用户满意”的官产学研用闭环机制;其二,国家尽早出台支持创新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其三,打造高价值科技成果评价和识别平台;其四,行业内的领军企业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通创新;其五,引导企业学习并运用ISO创新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从需求侧来看,丁世忠也发现了一些增量。
其中,赛事经济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丁世忠认为,第一,应当进一步引入高水平的国际性体育赛事,通过高质量的比赛带动赛事相关经济的发展,促进线下消费,将不断增长的体育流量转化为持续升级的经济增量;第二,鼓励各省市培育和开发原创的体育赛事IP,并在场馆租赁、安保协调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协助;第三,借鉴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管理经验,深入研究大规模群众赛事的组织管理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我国体育赛事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为体育赛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推广“幸福体育”对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运动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2022年,6 - 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已经接近20%;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 - 3%;《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报告显示,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10%,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40%。
安踏集团引用的研究表明,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体育课、课间活动以及课后体育运动等重要体育教育纲要,推行幸福体育,树立体育的幸福观,是解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丁世忠建议,第一,在教育体系内部,自上而下推动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相结合;第二,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推广个性化的运动内容设计;第三,在教育考核体系里,建立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运动表现提升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第四,在课堂教学之外,倡导和鼓励家庭、社区与学校协同合作,共同营造积极的运动氛围。
有国际品牌的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体育进课堂已经成为了青少年市场的最大增量,我们也已经推出了相关产品。”
本文总结了运动产业在调整期的状况,阐述了丁世忠在两会提出的涉及运动产业多方面的建议,包括国货自强的供给侧举措、产学研融合的措施,需求侧的赛事经济发展思路,以及针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体育教育相关建议等,这些建议为运动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