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考团队在德保县境内发现了一种形态奇特的苦苣苔科新物种——弯管石山苣苔,介绍了其发现地点、形态特征、命名由来、生长习性、繁殖情况以及濒危等级等相关信息。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了解到,在近日开展的广西科考工作中,科考团队有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发现。在德保县境内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发现了一种形态极为奇特的植物。经过详细的研究鉴定,确定这是苦苣苔科的一个新种,被命名为弯管石山苣苔。它的出现,如同给植物学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尤其是其花冠筒呈现出近直角弯曲的独特形态,让学界为之惊艳。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首个弯管石山苣苔。
这种独特的植物是在德保县的一个溶洞内被发现的。当科考人员进入溶洞时,正值它们的花期。只见淡紫色的花瓣垂挂在溶洞的岩壁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对比,发现它的外形如同“弯月”一般,特别是花冠筒呈近90度弯曲,这与直筒型的近缘种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区别。为了准确确定它的物种身份,科研人员不仅进行了形态解剖观察,还结合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标本进行对比研究。经过一系列严谨的科学研究,最终确认该植物是石山苣苔属的一个新种。根据它花冠筒强烈弯曲的显著特点,研究人员为其取名为“弯管石山苣苔”。
研究人员介绍说,石山苣苔属的植物一般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苛刻,通常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谷阴处或者石林中。而花冠筒弯曲的石山苣苔更是极为罕见。此次新发现的弯管石山苣苔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花期是从1月到6月。目前,它仅分布于发现地的溶洞石壁上,生长地的海拔为454米。研究表明,它这种特殊的花型很可能是为了适应洞穴内的传粉昆虫而逐渐演化形成的。然而,目前传粉媒介还不明确,这也导致它的自然繁殖率非常低,低于0.3%。
依据IUCN红色名录标准,科研人员对弯管石山苣苔的濒危等级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为“极危”。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仅发现了一个种群,成熟个体大约只有200株,分布面积十分狭小。而且它的栖息地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面临着灭绝的风险。
广西科考团队发现弯管石山苣苔这一新物种的相关情况,包括其独特形态、发现地点、命名依据、生长习性、繁殖现状以及濒危等级等。弯管石山苣苔的发现丰富了植物种类,但因其分布局限、繁殖率低且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处于极危状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