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全国两会期间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产改”)的话题,探讨了在“产改”的制度性举措下技能人才在经济收入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新变化与新收获。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中车唐山公司首席技能操作专家张雪松代表有了新身份——首席技师。他于2024年10月获评中国中车首批首席技师,技能等级进一步提升。他所在的中车唐山公司积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系列制度为产业工人的收入增长和职业晋升构建“跑道”、注入“动力”。
张雪松代表称,以前工人工资由岗位薪酬和绩效薪酬构成,如今依据公司新制度,技能等级越高则收入越多。中车唐山公司已出台10多项技能人才成长的制度框架体系,明确了从L10到L1的职级发展路径,让高技能人才薪酬福利待遇与职业发展等级接轨,促使技能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发挥作用。像已是L1级别且月技能津贴达6000元的张雪松代表表示,技术工人每晋升一级,月收入可增加四五百元,最高等级收入能与公司副总相当。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委员提到,华电集团在薪酬向基层一线倾斜的基础上,优化内部薪酬分配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薪酬保障力度,通过协议工资制等给予高技能人员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实现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广州的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广州市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机制试点,在广东率先推行能级工资试点改革,评定出700多位符合行业与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公司董事长胡德兆委员表示,在技能认定基础上把一线产业工人技能与薪酬挂钩,激发了技能人才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
制度性举措让技能人才经济上受益、付出有回报。2024年“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各地推行,全国共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2000多人。
和张雪松代表一样,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代表,2024年也成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2024年1月全国总工会印发相关实施办法,计划每年培育约200名大国工匠推动“产改”。何光华代表带领团队的创新成果“电缆三维精准敷设系列装备”已迭代到第4代。国网公司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优化创新成果积分升薪规则,加强业绩和能力分配导向,创新成果除助力个人“晋级”增加收入,还能带来持续收益。
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批6个“产改”全面试点单位中的唯一非公企业,构建了从创新提案收集到激励的“流程闭环”。近年来企业每年拿出约1000万元奖励创新。豪迈电火花科研小组组长王钦峰代表介绍,职工创新成果无论大小当月就能获奖且记录在成长档案,作为工资调整、职位晋升、荣誉评选和股东参选的重要参考,企业每两年吸纳一批职工入股,职工股东数量约占职工总数的24%,同时还有动态调整的工资增长机制,按高于当地同行业工资10% - 15%确定职工工资水平,企业的1700多种绩效工资算法由大家共创。
中国一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鹿新弟代表认为,随着“产改”及其配套措施的落地,产业工人待遇提升迎来了春天,且随着“产改”不断深化,会有更多一线产业工人在待遇提升和职业发展上受益。
本文总结了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产改”)的大背景下,不同企业通过各自的制度性举措保障技能人才在经济上得到实惠,如收入增加、待遇提升等,在职业发展上也有更多机会,像晋升路径明确、创新成果助力晋升等,体现出“产改”为技能人才带来的积极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