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资国企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打造科技金融生态方面的举措。包括聚焦“20 + 8”全产业链构建科技创新基金网络,筹设规模不少于500亿元的国资基金,且明确基金投向覆盖科技企业投资全生命周期,并对各阶段投资比例有要求。同时提到延长创新创业类基金存续期限、差异化考核等措施助力长期投资,还阐述了按照特定策略梳理重点投资清单,对相关科技企业提供支持,如走访初创企业、提供创投资金等情况。
据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9日消息(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报道),记者日前从市国资委获悉,深圳国资国企将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所做出的决策部署开展工作。其目标是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创新创业的科技金融生态。在这一过程中,将会聚焦于“20 + 8”全产业链,构建一个能够覆盖全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基金网络。为此,计划筹设规模不少于500亿元的国资基金。
这个国资基金在投资方向上有着全面的规划,将会覆盖从种子、天使、A轮、B轮、C轮直至IPO的投资全生命周期。并且确保其中A轮及更早期的项目占比不低于40%,投向B轮、C轮项目均不低于20%。这一布局就像是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金融支持链条。
如果把科技产业比作是“种子、幼苗和树木”,那么科技金融就如同“阳光雨露”一样,是科技产业成长为“参天大树”不可或缺的因素。市国资委明确表示,深圳国资国企将聚焦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尖端科技领域,去筹设规模不少于500亿元的国资基金。这个基金将涵盖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
在助力科技企业发展方面,还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例如,延长创新创业类基金的存续期限,最长可达15年。针对不同的基金,确定差异化的考核指标以及免责清单。不会以单一项目的亏损或者单一时间节点作为考核的负面评价依据,而是按照整个基金的生命周期进行考核。这样的举措能够让投资机构更有底气,从而更加大胆地进行长期投资。并且要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参与的各类投资基金的作用,积极引进和对接世界一流的投资投行机构来深圳共同携手发展。
一直以来,市国资委都遵循着“国家需要什么,深圳国资就投什么”的策略来梳理重点投资清单。以深创投为例,指导其80%以上的项目投向初创和成长期企业。对于那些有着强链稳链补链延链需求的科技企业,给予耐心的资本支持。据市国资委负责人介绍,深圳国资将会走访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在内的初创企业,推进至立项尽调阶段的企业不少于1000家,并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领域的科创企业提供不少于100亿元的创投资金支持。
深圳国资国企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打造科技金融生态。通过筹设大规模国资基金、规划基金投向、延长基金存续期、差异化考核等多种措施,全方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从初创到成长再到成熟各个阶段都给予相应的资本助力,还积极引进外部投资机构,按照国家需求梳理投资清单,这一系列举措将对深圳的科技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