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关键作用。通过列举2025年全国两会中提及的民营企业成功案例,阐述这些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推出顺应市场潮流产品的关键在于拥有拔尖人才。同时,介绍了不同企业代表和委员对于人才重要性的看法,以及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面临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建议。
科技日报记者符晓波、吴纯新报道,从DeepSeek、宇树机器人到《哪吒之魔童闹海》,今年众多现象级产品惊艳亮相,这充分彰显出民营企业超强的创新能力。
在2025年的全国两会会场,代表和委员们热烈讨论之时,这些成功案例被屡屡提及。在许多代表和委员眼中,这些民营企业之所以能持续突破技术难关,推出契合市场潮流的产品,核心就在于拥有一批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顶尖人才。
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发挥人才高地与人才平台的辐射作用,加速构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强化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唯有秉持人才优先的理念,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准自身定位,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求贤若渴:人才是创新的基石
泉州市市长蔡战胜代表表示,泉州作为民营经济强市,近年来凭借优化人才政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成倍增长。诸多创新技术与加工工艺应用于生产制造,为民营经济积累了新的发展能量。例如,今年2月,我国冰雪运动员身着安踏集团与东华大学联合研发的首款自研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制成的领奖服登上亚冬会领奖台,这就是人才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鲜活实例。
谈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时,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委员说,作为一家聚焦前沿领域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依迅北斗依靠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该团队先后攻克多模多基多态组合导航、空天地海通导遥一体化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并率先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14nm北斗高精度授时芯片与模组。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企业始终渴望人才,必须加快人才培养速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付诚指出,到2025年,预计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规模将达万亿级,但目前北斗产业相关从业人员仅有50万左右,与庞大的产业规模相比,人才缺口巨大。
助企培才:强化人才要素支持
当前,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众多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对人才要求更为苛刻,相关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难度更大。
“优秀人才择业时,民营企业往往不是首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民委员直言,在他的招聘经历中,许多符合要求的心仪人选最终未能留下。谈及背后深层原因,他表示民营企业在薪酬待遇、科研条件、发展空间等方面与大型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相比存在差距。他认为应尽快消除障碍,完善柔性引才机制,使拔尖创新人才能够流动起来,推动更多优秀科学家、研究员与民营企业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助力民企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持续推动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继续大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出很多积极信号,有望加大对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长来代表说,当前高校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学科交叉融合不足,导致高校毕业人才难以满足企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需要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此外,希望政府为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制定薪酬、培训等补贴政策,同时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完善服务保障。
针对当前新形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代表认为,高校教育体系应加快改革,建立更加多元灵活的选拔培养机制,为不同禀赋的人才提供成长路径,让更多拔尖人才崭露头角。“高校不能只培养全面型人才,更要接纳有创新潜力的偏才、怪才,为他们提供宽松的成长和创新环境。”田轩说道。
九三学社福建省委会主委王长平委员呼吁,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不能让有潜力的‘好苗子’被埋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王长平表示。
文章重点论述了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与人才的紧密联系。从成功民营企业的案例出发,阐述人才是创新根基的观点,进而指出民营企业求贤若渴的现状。同时也剖析了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的困难,如人才吸引力不足等。最后从企业、高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提出了强化人才要素支持的建议,以推动民营企业更好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