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日本公司宣布于3月31日停止生产面向日本市场的Model S和Model X车型这一事件。文中分析了这一决策背后的原因,包括在日本市场面临的销售挑战、成本因素、市场特殊性等,同时也提及了特斯拉在全球市场面临的困境,如销量暴跌等情况,以及特斯拉为应对这些情况所做出的一些战略调整,如在日本推进本土化适配、重新分配产能等。
《华夏时报》记者田野、于建平从北京发来报道,特斯拉日本公司在近日发布声明,明确表示会在3月31日正式停止生产供应日本市场的Model S和Model X车型,这一消息在汽车行业和广大消费者群体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受到了广泛关注。
针对那些已经预订了这两款车型的日本消费者,特斯拉公司也给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比如说,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其他车型的建议,给予一定的购车优惠,或者为消费者办理全额退款等操作。
特斯拉自从进军日本市场之后,曾经掀起过一阵市场热潮。不过,近年来它在日本市场的销售之路却充满坎坷。与价格更为亲民的Model 3和Model Y相比,Model S和Model X的市场需求显得较为低迷。
根据日本自动车贩卖协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来看,2024年特斯拉在日本的汽车销量仅仅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3.2%,这个数字远远低于本土品牌丰田bZ4X的18.7%以及日产Ariya的12.9%。Model S和Model X的年度上牌数量长期都在三位数徘徊,2024年整个日本仅仅交付了327辆,这就相当于每三天才能卖出一辆旗舰车型。
汽车分析师刘一鸣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停止这两款车型在日本的生产,这一决策可能是基于多方面的战略思考。从成本的角度来讲,持续处于低迷状态的销量意味着每辆车的单位生产成本会更高,停止生产有助于优化资源的配置,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马斯克在2024年Q4财报电话会议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的市场认知存在致命盲区。在一些地区,我们的市场份额极低,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至少应该拥有和其他非日本车企相匹配的市场份额,就像奔驰或者宝马那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日本市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让特斯拉有点“水土不服”。据了解,日本有90%的充电桩是由本土车企联盟所控制的,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在北海道的覆盖率还不足18%。日本特有的“车库法”限制了车身尺寸,这就使得Model S在京都老城区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更为隐蔽的一点是,日本消费者对“造车哲学”有着自己的执念,丰田章男的“年轮经营”理念培育出的市场,对特斯拉的“软件定义汽车”理念始终抱着一种审慎的态度。
另外,从横滨港的物流记录来看,每一批运到日本的Model S和Model X需要分摊高达2.3万美元的海运以及关税成本,而东京湾保税仓库的周转周期长达47天,这远远超过了全球平均的18天。当每辆Model X 75D的到岸成本突破1.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0万元),却要和本土车企价格在500万日元区间的混动车型竞争时,特斯拉的决策层做出停产的选择虽然痛苦但也是理性之举。
与此同时,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特斯拉也许正在计划重新分配产能,把资源集中到那些更受市场欢迎、利润空间更大的车型上,以此来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
在关于停产决定的官方解释里,“集中资源推进本土化适配”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说明。特斯拉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近期透露,专门为日本市场开发的紧凑型车研发已经进入到工程验证阶段。这款内部代号为“SAKURA”的车型,轴距被精确控制在2700mm以满足车库法的要求,充电接口能够兼容CHAdeMO标准,甚至方向盘的位置也提供了右舵专属设计。
在渠道层面也发生了更为激进的变革。特斯拉宣布和伊藤忠商事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在三年内在日本建成300个“便利店+超充站”的复合网点。汽车分析师刘一鸣指出:“这种把超级充电桩设置在Lawson便利店停车场的模式,不但能够避开土地政策的限制,而且还能借助711集团5600个网点的渠道优势,从而解决充电网络建设的难题。”
从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布局以及产品线的调整可以看出,它在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刘一鸣分析认为,在特斯拉的全球战略版图中,日本市场的角色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随着柏林超级工厂三期的投产,欧洲市场的交付周期缩短到了2周;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Y改款车型专门供应亚太市场;弗里蒙特工厂的产能正在加速向Cybertruck倾斜。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市场的战略价值已经从“销量战场”转变为“技术试验田”。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斯拉AI日公布的Optimus机器人视频里,出现了和软银Pepper机器人联合调试的画面。也许Model S和Model X的停产,正是在为搭载人形机器人的新一代车型铺就道路。刘一鸣表示:“日本社会对服务型机器人的高度接纳,可能会孕育出更具颠覆性的出行革命。”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特斯拉面临的困境也愈发棘手。数据显示,特斯拉2月在全球多个地区的销量出现了暴跌的情况。具体来看,2月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为30688辆,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9%,和1月的63238辆销量相比,减少了一半;2月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减少了5%,已经连续四个月出现负增长;在欧洲市场,特斯拉1月新车销量同比减少45%,2月在德国的销量为1429辆,同比下跌76%,2月在法国的销量为2395辆,同比下降26%。
刘一鸣分析认为,特斯拉此次全球市场销量大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一些国家取消了电动车激励政策、部分国家电动化需求放缓以及马斯克近期发表的对欧洲政治的言论导致特斯拉品牌形象受损等。自从去年12月以来,马斯克频繁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一些涉及政治的言论,这些言论引发了很多抗议和破坏行为。本月初,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附近的一家特斯拉汽车经销店遭到纵火破坏,导致8辆车被烧毁,4辆车严重受损。3月3日,美国利特尔顿市宪法大道“点购物中心”的7个特斯拉充电桩在凌晨遭到人为纵火。
此外,特斯拉还暂停了部分工厂的生产,目的是调整Model Y的生产线。大家都知道,Model Y是特斯拉销量最好的车型,生产线的调整也影响了它的销量表现。对于特斯拉后续是否还会继续遭遇全球销量遇冷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和马斯克的个人行为有着很大的关联。并且,在新能源汽车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未来几年特斯拉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特斯拉日本公司决定3月31日停产Model S和Model X车型,这是特斯拉应对日本市场销售不佳、成本较高等多种问题的策略。日本市场上特斯拉面临本土品牌竞争、市场特殊性等挑战。同时,特斯拉在全球市场也遭遇销量暴跌困境,这与政策、需求、马斯克言论等多种因素有关。特斯拉正在调整战略,如在日本推进本土化适配,全球重新分配产能。未来特斯拉还将面临众多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