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环文华里(俗称“图章街”)的印章制作技艺。这一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数千年前,在中国内地使用仍较普遍,但在香港却面临传承困境。2014年,“印章雕刻技艺”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但它的未来仍不确定。文章以第三代篆刻师任文洪为例,讲述了石材质量下降、篆刻技术退步等问题,同时也提到从业者努力迎合现代口味,为顾客提供个性化体验等情况。
2月6日消息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26日有一篇报道,题为《印章制作者让古老的中国艺术得以传承》,下面是编译内容。
在上环(香港古老街区之一)有条小巷叫文华里。从20世纪30年代起,这条小巷就被大家叫做“图章街”,这里一直是篆刻匠人的聚集地。
如今,小巷里还排列着十几家专门制作印章的摊位。不过,这古老的技艺正在逐渐失传,只有为数不多的摊位经营者还在手工刻制印章。
印章制作这一技艺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古代中国人有使用定制印章签署文件的传统,这种传统还传播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
在中国内地,印章的使用比较普遍。可在香港,往往只有印章在拍卖会上拍出高价的时候,人们才会关注到这一技艺。
2014年,在篆刻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年后,“印章雕刻技艺”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虽然官方认可了印章制作的重要性,但是“图章街”的未来依旧不明确。45岁的任文洪是金石轩的老板,他比大多数人都更明白这一状况。任文洪是第三代篆刻师,他基本是在文华里长大的。从第一代篆刻大师在英国统治时期的香港开设店铺起,篆刻艺术就发生了很多变化。
任文洪表示,过去篆刻师用的石头非常纯净,这种石头更光滑,更适合雕刻。但现在,采石场被挖走的石头太多了,高质量的石材变得越来越稀缺。
他还说自己目睹了篆刻技术的退步,尤其是在印章顶部。以前,印章顶部通常会装饰精雕细琢的瑞兽。
“在印章顶部雕刻形象的技巧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掌握。光是学习基本功就得好几年,然后才能在你想要专攻领域(比如龙或者麒麟的雕刻)的师父指导下学习,最后才能出师。”
同时,那些仍然掌握篆刻技艺的人还得努力去迎合不断变化的大众口味,跟上时代步伐。任文洪最吸引人的作品还包括卡通版的十二生肖等。
他说,他的顾客仍然很乐意光顾他的小摊位,而不是从网上购物平台订购更便宜的印章。
任文洪说:“今天早上有客人来取货,之前对方要求我留下一些未完成的部分,这样等他们过来后,就可以拍摄一些雕刻过程,我很愉快地答应了。我还让他们尝试在我的一块石料上雕刻。只要我有时间,这些都能做到,我很乐意帮忙。”
总的来说,香港“图章街”的印章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但如今面临着诸如石材稀缺、技术退步、传承困难等诸多问题。不过,像任文洪这样的从业者也在努力适应时代,为顾客提供个性化体验来维持这一传统技艺的生命力。虽然官方已经认可了它的价值,但它的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