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藏族姑娘格西王姆18岁进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养护院工作,一干就是16年的故事。她从护理员成长为院长,在这期间对老人们悉心照料,还积极改善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她在养护院的故事体现了爱与奉献,她也成为了老人们依赖的对象,同时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也在为基层养老服务问题积极发声。
格西王姆,一位90后的藏族姑娘,在18岁那年,做出了一个改变她一生轨迹的决定。她毅然走进了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的养护院,从此开启了长达16年的养老服务之旅。在养护院的日子里,她就像一颗温暖的太阳,始终照耀着老人们。一开始,她只是一名普通的护理员。那时的养护院,住着100多位孤寡老人,她的工作繁杂琐碎,几乎涵盖了所有能想象到的事情。18岁,本是爱美的年龄,可她却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将自己的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之中。对于一些老人的特殊需求,比如洗澡、排便等,刚开始她也会感到棘手,甚至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她也尝试过寻找新的工作,可当她在新岗位待了半天后,她发现自己的心始终牵挂着养护院的老人们。下午,她就迫不及待地跑回了养护院。因为她知道,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地方,离不开那些需要她的老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们越来越依赖这个年轻的姑娘。每次见到她,都会热情地呼喊她的名字“王姆”,还会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零食偷偷塞给她。格西王姆在照顾老人方面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就像照顾自己家的小孩一样,曾经那些难以应对的事情,如今也都不再是问题。2019年,格西王姆被聘任为敬老院院长。这个身份对她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需要管理整个敬老院,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护理员不够的时候,她就去当护理员;门卫不足时,她也能顶上;活动组织、办公室事务,她也一手包办。她几乎全年都住在敬老院,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管理经验的缺乏让她常常焦虑得整夜难以入眠,但在老人们面前,她总是面带笑容。她深知,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只有自己先开心起来,老人们才能开心。为了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她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组织郊游,让那些失去活动能力的老人也能借助轮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她带着老人们过各种节日,在520的时候还组织表白仪式,鼓励自由恋爱的老人表达自己的心意;她每天带着老人做手指操,开办手工课、绘画课,甚至还教老人们跳起了当下流行的“科目三”。在她的努力下,敬老院的老人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老人们眼中,她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天使。她不仅经常带他们体验新鲜事物,还能将居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床底下都一尘不染。去年,老人们搬进了新家——青山环抱中的现代化康养楼。这里共有270张护理型养老床位,敬老院也升级成了养护院。在当地政府和社会爱心力量的支持下,硬件设施越来越好,老人们有了台球室、书画室、棋牌室、健身房等兴趣空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老人们有了真正的“影音室”,这圆了不少老人的观影梦。格西王姆所在的马尔康市老年养护院还被纳入“溢彩千家”养老机构资助项目,她和其他养老从业者在泰康的支持下,走进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参与实训,提升业务能力。如今,养护院里有61位老人,平均年龄74岁,其中80%是半自理老人。格西王姆与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是老人们疼爱牵挂的女儿,也是悉心照料他们的“妈妈”。今年全国两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格西王姆站在了首场“代表通道”上。她身着民族服饰,落落大方地讲述着与老人们的故事,眼中满是光芒。而在养护院中的61位老人,紧盯着屏幕,为她骄傲,为她鼓掌。格西王姆一直关心基层养老服务问题,提出了加强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关注,引入社会组织与家政等社会力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建议,并且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她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陪着老人们一起变老,好好变老。
格西王姆16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养老服务岗位上,从普通护理员成长为院长,她用自己的爱和奉献为老人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她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高尚品质,也反映出基层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