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红燕:让传统丝绸产业在创新中“潮”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在传统丝绸产业中的创新举措。在丝绸产业面临发展挑战的背景下,屠红燕从人工智能机器人身上寻找灵感,还提及了员工对机器人的期待以及她的创新思想对丝绸产业认知的改变,同时介绍了万事利研发的无水印染一体机的优势,并且展望了机器人在万事利未来可承担的工作,最后阐述了屠红燕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对传统丝绸产业焕发生机的新思考以及她为两会准备的相关提案。

丝绸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然而在现代社会,如何让它焕发新的活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证券时报记者李小平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在这一传统产业中做出了独特的创新探索,她将目光聚焦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身上。2月28日,在万事利科创中心,屠红燕带着她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新同事”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屠红燕对记者表示:“我们虽然从事的是传统的丝绸产业,但我们乐于接受新兴事物,积极主动地去拥抱科技创新。在看到今年春晚机器人舞蹈《秧BOT》走红出圈之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购买一台机器人。”万事利的员工们对这位特殊的“新同事”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在他们眼中,屠红燕是一个思想非常超前,敢想敢做的人。万事利丝绸近年来在产业数字化提升、人工智能科技等方面的努力,正在逐渐改变外界对于丝绸产业那种传统、守旧的认知。就拿万事利研发的无水印染一体机来说吧,这一设备借助人工智能来精确控制染料的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污水排放量惊人地减少99%,印染节能达到40% - 50%,染料用量也降低了20% - 30%。而且这个一体机还有着体积小、无污染的优点,可谓是实现了“一台机器就是一个印染工厂”的设想。它可以被放置在门店、办公室等场所进行印染生产,并且一米面料就能够进行生产,最快2个小时就可以拿到成品,这种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印染生产模式。那机器人在万事利能够做些什么工作呢?目前,万事利的机器人员工属于宇树机器人的基础款。如果要让它能够完成工作指令,还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和系统升级。屠红燕说:“在未来,也许会用机器人来养蚕、做门店导购、做丝绸服装设计师等等。”“如果我们依旧把丝绸仅仅当作普通的面料,那么丝绸产业可能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在屠红燕看来,想要发展现代丝绸产业,就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去拓展新的思路。对于传统的丝绸产业而言,怎样才能重新焕发生机呢?屠红燕将目光投向了大健康产业。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突破,桑蚕产业有了向高附加值的大健康领域延伸的趋势。蚕蛹作为核心原料,也展现出了巨大的科研价值和产业化潜力。正因为如此,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屠红燕准备的提案中就包含了《关于加快推动桑蚕大健康产业市场化的建议》《关于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桑蚕产业科技转型的建议》等。

本文总结了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在传统丝绸产业中的创新探索,包括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无水印染一体机、对机器人工作的展望以及将丝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相结合的新思路,这些举措体现了在传统产业面临挑战时积极创新、拓展思路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491.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