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深入解读商务部对自美国进口相关光纤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这一事件。详细阐述反规避调查的概念、此次调查发起的原因,包括美国光纤产品存在的涉嫌规避行为以及国内产业受到的损害,还会提及调查机关将采取的措施以及利害关系方需注意的事项等。
新华社北京3月4日消息,商务部4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025年3月4日起对自美国进口相关光纤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这可是我国首例反规避调查。围绕大众关心的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史晓丽。
那什么是反规避调查呢?调查又为什么会发生呢?
史晓丽教授解释说:“反规避调查属于针对规避现行反倾销或反补贴措施行为的一项贸易救济调查,这种调查在世贸成员中被广泛运用,目的就是确保贸易救济措施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而且此次商务部开展反规避调查是应国内产业的请求。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2月10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反规避措施调查申请。原因是近年来美国的光纤生产商或者出口商,利用相关光纤产品之间高度的兼容性、相似性和相互替代性,通过改变报关税则号来规避现行的反倾销措施。申请人提交的证据表明,近年来被采取反倾销措施税则号项下的美国进口产品数量大幅下降,而未被采取反倾销措施的税则号项下此次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却大幅攀升。在进口规避产品的冲击下,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现行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效果被严重削弱。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也指出,近段时间,美国出口商通过出口相关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产品,规避了中国对美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产品的反倾销措施,损害了现行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效果。
可以说,这个案例是中国企业首次运用反规避工具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史晓丽教授还表示,反规避调查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36条规定,商务部可以自行或者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对规避对外贸易救济措施的行为进行调查。因为美国相关光纤产品涉嫌规避现行反倾销措施,大量低价出口,国内产业面临较大困难,所以立案调查既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也符合世贸成员的通常做法。
她还提到,近期特朗普政府频繁出台对华贸易限制措施,严重扰乱了国际贸易秩序。中国政府有必要响应产业呼声依法采取相应措施。此次商务部针对自美国进口相关光纤产品发起我国首起反规避调查,能够制止美国相关生产商或出口商可能的规避行为,有助于丰富我国贸易救济调查实践,增强我国贸易救济措施的保护效力。
那调查机关会采取什么样的反规避措施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49条规定,国家对规避对外贸易救济措施的行为,可以采取必要的反规避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55条规定,商务部可以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规避反倾销措施的行为。
史晓丽教授表示,根据商务部公告,调查机关将采用书面问卷、召开听证会、实地核查等方式开展调查,调查期限为6个月。如果经过调查确定存在规避行为,国家可以采取扩大征税范围等必要的反规避措施。
她还提醒说,在调查发起后,利害关系方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应该尽快登记应诉,要在立案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向商务部登记应诉;可以在立案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对立案及相关问题提交评论意见;可以申请举行听证会;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交调查问卷答卷;要配合调查机关进行实地核查;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有关材料。
商务部对自美国进口相关光纤产品发起的反规避调查展开。阐述了反规避调查的概念、调查发起的原因包括美国光纤产品的规避行为及国内产业损害、调查的法律依据以及调查机关将采取的措施和利害关系方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全面解读了这一事件对我国贸易救济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