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以案例展现文物保护的多元监督与多方协作

本文将阐述最高检印发的第五十七批指导性案例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相关情况,包括这批案例的多样性、检察机关在其中发挥的多种职能以及相关办案数据,同时提及新修订文物保护法施行后检察机关的后续举措等内容。

3月1日传来消息,从最高人民检察院方面得知,最高检不久前印发了第五十七批指导性案例,这批案例有着鲜明的主题,那就是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批次的案例相当具有特色,它很好地体现出了文物类型的丰富多样,以及损害情形的各种各样。而且,这些案例还把检察机关系统保护、梯次监督的优势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按照相关介绍,这批指导性案例共有5件,其中有“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检察机关督促保护秦直道遗址公益诉讼案”等。这些案例所涉及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类型极为广泛,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都涵盖在内。在这些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检察机关发挥职能的多种方式。一方面,检察机关能够发挥刑事检察职能,依据法律去惩治那些涉及文物犯罪的行为。另一方面,检察机关还会运用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等手段。具体而言,他们会通过磋商、发出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方式,进行梯次监督。这样的监督是有层次的,是针对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监督,同时也是对违法主体民事责任的追究。不同的方式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态势。正是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之下,才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用于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给出了一些数据和情况介绍。近年来,检察机关一直都在认真地贯彻文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文物保护方面,他们依法惩治文物犯罪,不断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从2024年1月至12月这一时间段来看,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故意损毁文物、盗掘古墓葬、倒卖文物等妨害文物管理犯罪的人数达到了1069人,提起公诉的人数更是达到了1910人。再把时间拉长,从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数量超过了2万件。通过这些努力,一大批在文物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徐向春还表示,3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里面,增设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这一条款意义重大,它既为检察机关在文物保护方面履行职责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同时也让检察机关在文物保护这个方面承担起了更重的责任。面对这样的情况,检察机关将会深入地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持续不断地加大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办案力度。最高检也有进一步的计划,他们将会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的办案指引。而且,最高检还会指导各级检察机关,让它们结合地方特色,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诸如石窟寺、传统村落、革命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监督活动。

本文总结了最高检印发的第五十七批指导性案例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情况,展示了案例多样性和检察机关的多种职能,提及了相关办案数据,强调了新修订文物保护法施行后检察机关的持续努力方向,包括加大办案力度、制定办案指引和开展专项监督活动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356.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