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技术传播如何更好触达大众展开讨论。分析了当前技术传播面临的挑战,如技术概念繁复、“术语爆炸”等问题,并通过多个案例阐述企业在技术传播上的惯性思维及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提出技术传播的三点启示及强调舆论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今时代,当我们深入探讨技术如何能够更有效地触达大众这一关键话题时,一位颇具洞察力的行业观察者给出了他的见解。他指出,技术传播的本质核心在于,要把那些高深复杂的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日常语言,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轻松地掌握并应用这些先进技术。然而,随着人工智能以一种令人惊叹的速度飞速发展,技术概念的繁复程度以及其更新换代的超快速度,给技术传播这一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他特别提到,当下技术领域存在着极为显著的“术语爆炸”现象。每天都会有大量新的名词不断涌现,这一情况不仅让普通消费者在面对众多技术信息时感到困惑不已,也使得企业在进行技术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焦点,找不到准确的传播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技术传播中的“隐形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以厂商发布新模型这一常见的情况为例。多数人在初次接触新模型时,会被铺天盖地的大量技术参数、技术亮点、应用场景以及专业术语所淹没。然而,仅仅过了几天后,能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内容往往少之又少,大多数人最多只记得发布了某款大模型技术,对于其具体的性能以及先进性则是一无所知。这种情形在技术传播的历史上其实并不少见,英伟达在图形芯片市场的早期竞争中就曾陷入过此类困境。
在当时,英伟达与ATI(后来被AMD收购)在硬件参数的比拼上陷入了僵局。诸如GPU频率、显存大小等这些冷冰冰的数字,成了它们宣传的重点内容。可是,用户对于这些参数的实际意义了解得非常少,对这两家公司的认知也十分模糊。直到英伟达及时调整了传播策略,开始着重强调用户体验和实际价值,例如提出“我们的GPU不仅速度快,还能带来更流畅的游戏体验”这样的宣传语,才成功扭转了不利局面,在用户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如今,大模型厂商纷纷发布新的技术,并大力宣传自家技术的先进性。然而,消费者很快就对这些信息之间的差异感到模糊不清,仅仅只能用“好用”这样一个笼统的词汇来概括。这一现象暴露出企业在技术传播方面存在着惯性思维,比如盲目模仿参数、习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站在用户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论化的表达脱离了实际的应用场景等。
再以洗碗机为例。尽管洗碗机的诞生时间要早于洗衣机多年,但直到现在,仍然有消费者对其清洁能力表示质疑。这主要与传统洗碗机所依赖的“射流”技术有关。该技术通过高压水流喷射来清洗餐具,但是要提升清洁效果往往就意味着需要增加水压和水量,这就导致用水量和耗电量大幅上升。而行业发明的“空化效应”技术,利用水流中的小气泡爆破释放能量,能够轻松瓦解顽固污渍,同时还能减少水电消耗。尽管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多年,但是消费者对它的了解却非常少。原因就在于过去的传播仅仅停留在技术本身,没有将其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这位观察者还分享了自己参加一场技术活动的亲身经历。在活动中,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逻辑让他几乎昏昏欲睡。而到场的观众中不乏普通听众和博主。他认为,这场活动显然带有传播技术的目的,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技术。然而,如果连普通观众都难以理解活动所传达的内容,那么传播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技术传播如果过于晦涩难懂或者只是浮于表面,不仅会加剧认知割裂,还可能成为技术形象崩塌的根本原因。
以Manus为例,一开始大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产品本身,但是随着信息的不断扩散,讨论逐渐上升到了技术层面,从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其技术不过是将各种能力简单拼凑在一起,很容易被复制;也有人认为其技术非常领先,至今无人能够复制。在他看来,能够推动行业发展、让领域向前迈进的技术就是厉害的技术。而关于Manus的争议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传播方向和重点没有确定好,导致大众对其技术的理解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
由此可见,技术传播的核心关键在于,要让用户对技术产生清晰的认知和信任,而不是纠结于技术本身的复杂性。技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被用户理解”。技术传播的路径大多是“自上而下”的,从专业圈层逐渐扩散至大众用户。如果核心圈层的讨论过于复杂或者存在分歧,那么信息在传递到大众层面时就很容易被误解或者扭曲。企业如果不及时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进行引导,用户就可能对技术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引发信任危机。
对此,他提出了三点具有重要意义的启示:
一是技术传播要聚焦。人们的短期记忆是有限的,很难记住大量复杂的信息。因此,技术传播应该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提炼出最核心的信息,并贴上标签,从而占领用户的心智。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的一种共识,在传播时应该注重用户的实际体验,而不是进行自说自话的“自嗨式”传播。
二是要有一个观点打穿。观点是企业对技术的独特解读和定位,能够让用户瞬间理解技术的核心价值和重要性。观点就像一颗“语言钉”,能够牢牢地钉在用户的认知中,成为用户对技术的第一联想。英伟达通过强调“GPU如何赋能AI”的观点,在AI领域脱颖而出,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
三是要建立强关联。也就是要让用户一想到某个需求或场景,便立刻联想到你的技术。例如提到“深度搜索”,就会想到某品牌;提到“小众搜索”,就会想到知乎直答。这样当用户有需求时,就能迅速找到对应的技术,形成条件反射,从而更愿意使用你的技术。
他认为,技术传播虽然是从行业到用户的逐层传递过程,但是只要做到聚焦、有观点打穿、建立强关联,就能够形成强大的“蘑菇云效应”,无论信息是从上往下传还是从下往上传,都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同时,他还着重强调了技术传播中舆论管理的重要性。技术引发的舆论热度往往比产品本身是否好用更具有杀伤力。公众对技术的讨论并不总是基于实际体验,而是受到舆论风向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有效地应对核心圈层与大众圈层之间的信息断层问题,避免技术在舆论风暴中遭受挫折。
本文深入剖析了技术传播面临的挑战,通过多个案例指出企业在技术传播上的惯性思维弊端。提出技术传播要聚焦、有观点打穿、建立强关联的三点启示,强调了舆论管理的重要性,旨在帮助企业突破技术传播困境,让技术更好地触达大众。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