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博物馆开展的“吉金万里——巴蜀青铜文明”特展。该特展由12家博物馆跨省联合,139件精品文物参与。特展在春节期间展出,其精美的三星堆、金沙遗址文物吸引众多游客,同时徐州博物馆还推出配套活动,这一特展也带动了周边文创产品消费,还有围绕特展的研学、社教活动等。
精美文物的魅力难以抵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打卡观赏。这是谭歌拍摄记录下的画面。
春节期间,徐州博物馆开展了一场盛大的“吉金万里——巴蜀青铜文明”特展。这一特展是由12家博物馆跨省联合举办的,共有139件精品文物组团“出差”来到徐州。其中那些来自三星堆、金沙遗址的精美文物,就像一个个充满魔力的文化磁石,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纷至沓来。
此次特展由徐州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共同主办。这一特展意义非凡,它是徐州首个跨年文物联展,也是全国巡展的首站,更是三星堆、金沙文物首次在江苏亮相。特展从元旦开始,一直持续到4月6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长时间领略巴蜀青铜文明魅力的机会。
为了让观众有更丰富的参观体验,并且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徐州博物馆精心推出了“国潮汉风中国年·博物馆里过大年”的活动。在春节假期,博物馆每天都会延时开放3个小时,这一举措极大地满足了更多游客想要入馆参观的愿望。也正因如此,这个春节期间共有7.5万人次的观众来到博物馆里过大年,这个数字创造了徐州博物馆历年春节入馆观众人数的最高纪录。
在华夏大地的西南角,巴蜀文明曾经隐匿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巴蜀文明通过世代口耳相传的神话,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神秘的谜团。而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就像是神奇的画笔,将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神话中的故事,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真实历史篇章,让人们能够一窥巴蜀文明的浪漫与精致。
在徐州博物馆里,陈列着三星堆、金沙遗址特展文物的展厅,成为了新年里人气最旺的地方。在展厅之中,一束束灯光洒落在青铜人像、神像、神树上,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巴蜀大地所特有的神巫色彩,仿佛在引领着观众一步步深入探寻巴蜀文明的起源与融合。
在创下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闹海》里,那两个可爱的青铜兽门童的原型,正是来自三星堆文物青铜人头像。而在徐州博物馆的巴蜀青铜文明特展上,就展示着数个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其中有一个还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借展而来的。
特展的策展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介绍说,对于青铜人头像,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些学者认为它们是神巫或者群巫,也有学者把纵目青铜人头像看作是“神”,把其他青铜人头像称之为“巫”,把蹲式的铜人称之为人,把小铜人像看作是各阶层各民族参加祭祀者。这些青铜人头像在古蜀人心中是供奉的对象,它们在古蜀王国里处于比较神圣的地位,在祭祀的时候会被供奉在高处。
古蜀人的独特信仰认为,“突出的眼睛、张扬的双耳、宽阔的嘴……这些人类五官原本的功能会随着它们造型的夸张化而得到增强,这样,人便拥有了神的力量。”这一独特的巴蜀青铜文明特展吸引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来自杭州的李泽成一家来徐州旅游,他们的第一站就是到徐州博物馆看这个特展。李泽成说:“在网上看到这个特展的信息,就特别感兴趣,要是没有这个特展,就只能跑到四川去看这些国宝级的文物了。”
徐州博物馆与研学团队围绕这个特展精心设计了研学内容,通过举办讲座和剪纸课程等方式,让青少年在聆听文物故事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在研学过程中,李泽成同学在非遗传承人周庄的指导下,剪出了青铜人头像作品,他开心地向记者展示:“这是我第一次剪纸,还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呢。”
在如今的博物馆热潮流中,以文物为原型的文创产品在旅游消费市场上日益受到欢迎。在徐州博物馆的文创集市上,实用的文具、时尚的饰品、《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古蜀文明》书籍等文创产品大受欢迎。这充分显示出文博活动带动消费的巨大能量。
徐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杜益华介绍说:“在汉文化发祥地徐州,古蜀文明与大汉文明在这一馆内相遇。巴蜀青铜文明特展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并且,徐州博物馆接下来还将围绕这个特展开展一系列的社教活动,用文物故事生动地诠释中华文明的多源性和统一性。(张瑾)
来源:徐州日报
徐州博物馆的“吉金万里——巴蜀青铜文明”特展由12家博物馆跨省联办,139件文物参展。特展吸引众多游客,博物馆推出配套活动,特展还带动文创消费、研学、社教等,它让古蜀文明在徐州与大汉文明相遇,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自豪自信。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