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您走进位于长沙橘子洲的《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讲述这里独特的沉浸式演出体验,包括演出模式的创新、对百年前热血岁月的还原以及其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意义等。
在长沙这座古韵与新潮交织的魅力之都,有众多精彩纷呈的小剧场演出,其中位于橘子洲的《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格外引人注目。
2月26日,大学生黎志力耕在看完红色多维沉浸式演艺项目《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后,激动地表示:“非常震撼,沉浸式观演,让我身临其境体验了百年前那段热血澎湃的岁月,回学校后,我要把这个演出推荐给其他同学。”
从长沙地铁二号线“橘子洲·青莲站”向南步行100多米,就能看到一栋红砖清水墙、中外合璧风格的醒目建筑,进门的拱门上写着“恰同学少年”五个大字,这里便是剧场的所在地。
该剧场的演出突破了传统观演模式,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沉浸式观演体验。走进剧场,会发现它不同于传统的“台上演出台下观看”模式,而是通过“一师八班”“图书馆”“蔡和森家”“天井”四大分镜剧场和“觉醒”大剧场的互动叙事来实现这种体验。
观众从进门开始,就直接以“学生”的身份进入1913年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百年前的湖湘青年成为同桌挚友,一起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演出聚焦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等热血青年鲜活的求学经历,以1913 - 1918年间他们在长沙五年半的求学时光为时空体系,以学子们“问志、寻志、立志”的成长叙事为戏剧情境,运用颠覆性的创意手段和多媒体技术表达,鲜活还原了百年前的“觉醒年代”,让观众开启一场“文化+科技”的青春热血之旅。
在演出中,观众成为了“戏中人”,可以与舞台上风华正茂的青年们跨越时空“对话”。例如在100多年前的图书馆偶遇留着长辫子的老先生、与杨昌济老师对话“理想”、和学子们一起在雨中练习六段操、在“白衣学子”的带领下,一同步入主剧场同声齐诵《沁园春·长沙》等。在约一个小时的演出里,时间和空间界限被打破。
《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中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张天玉从外地来到长沙,在橘子洲开启追梦之旅,至今已演出上千场。他说自己来自河北,因为这个剧场才选择来到长沙,他表示长沙是一座包容开放的城市,在沉浸式的表演中,自己既实现了演艺上的突破,又深刻领悟了信仰的力量,希望通过演出将这份信仰传递出去。
通过打造“文化+科技”新场景,《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用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湖南天择城旅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树臣介绍:“目前剧场已累计演出将近1100场,接待观众达11万人次,其中,90后、00后的年轻受众占比超过一半。”而且得益于演出的火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人才回到了长沙,他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台更多样化、持续化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彰显“山水洲城”的独特魅力。
《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位于长沙橘子洲,它以独特的沉浸式演出模式,让观众体验百年前的热血岁月。其通过创新的表演形式还原历史情境,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演出众多场次且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还吸引艺术人才回归,期待得到更多政策支持以彰显城市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