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恶性事件频发,人类该反思了!,当自然遭受破坏,人类何去何从?

本文以作者在山居的所见所闻为切入点,讲述了山林被垦荒、生态遭受破坏的痛心场景,分析了生态恶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强调了自然道德的重要性,以及自然道德在自然文学写作中的体现。

以下是作者为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雨中山果落》所写的跋。

自2021年8月23日起,我来到德兴市郊的山居生活。距离住所百米之处,有一处名为小打坞的山坞。小打坞面积约20余亩,那里树林极为茂密,生长着黄松、柃木、山矾、荆条、泡桐、枫香树、楤木、木姜子等多种树木。林下则生长着姜花、葱莲、知风草、芒、蕨萁等植物。水沟里是蛙类栖息的地方。每天傍晚时分,我都会前往小打坞散步。夕阳从山梁缓缓下坠,那景象十分壮观。林中生活着许多鸟类和爬行动物,甚至还有一窝野猫以墓前杂草为猫屋在此安家。尽管山坞面积不大,但却拥有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然而,到了2022年6月,乡民们砍伐了这片树林,将其挖垦出来,弄出了地垄,原本茂密的树林消失不见,只露出了黄泥,草木也都不复存在。乡民们或许是打算垦荒种菜或者种茶叶,但却迟迟没有付诸行动,土地就一直荒着。这让我十分心疼那片曾经生机勃勃的树林,心疼那些曾在林中生活的野猫、蛇、鸟、野兔、松鼠,也心疼林下的那些草本植物。

我来到山居已经一年多了,小打坞是第三个被垦荒的山坞。而最让我痛心的是雷打坞的一个山坡被砍伐的事情。那个山坡约有百亩大小,坡上的杉木是30年前种下的,杉林里还间杂生长着木荷、苦槠、枫香树、大叶冬青等十数种高大乔木。2021年12月,三个伐木工人扛着电锯来到坡上开始伐木,这一伐就是十余天,山坡就像被剃了光头一样。随后挖掘机开始取土,仿佛翻出了山的五脏六腑。曾经的山,如今已不再是山,而是被人类摧残后留下的骸骨。在伐木的那些日子里,我每天中午都会去看着树木逐渐消失。树一旦倒下,就再也无法站起来。它们在电锯的轰鸣下轰然倒下,被去枝断冠。电锯嘟嘟作响,仿佛树在浑身发抖。堆在机耕道边的树,已不再是充满生机的树,而是树的尸体,被称作木头。

自2015年以来,我去过很多鲜有人迹的地方,深入鄱阳湖、五府山、大茅山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分析过数百个生态样本。这些样本涵盖了生命个体、物种以及生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见过很多骇人听闻的生态恶性事件。比如洎水河的重度污染,豺在赣东北的消失,水獭及河鳗、沙蟹在饶北河的绝迹等等。至于毒鱼、猎鸟、杀麂、捕野蜂、捉棘胸蛙等迫害动物的事件,也是时常发生。

甚至还曾发生过杀猴的事件。2020年7月,我去武夷山镇(江西铅山县管辖)岑源作实地考察,当地居民给我讲述了一件令人愤怒的事。那里有一条十余华里长的大峡谷,沟壑幽深,森林茂密,山溪潺潺。原本有十余个短尾猴种群栖息在峡谷中。但在这片区域划归江西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之前,经常有人进入峡谷捕捉短尾猴,用箩筐挑着,把猴蒙着头卖给餐馆。

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时代,为何会出现诸如此类的生态恶性事件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缺少自然启蒙。在我们世代相传的教育体系中,自然启蒙的教育其实并不多。虽然小学就开设了自然学科,但仅仅是传授自然原理知识,也就是解析简单的化学和物理现象,缺少人文精神,更谈不上自然精神和生态伦理。二是人类中心主义盛行。人类中心主义占据了许多人的大脑。2021年10月,我读到一位评论家的文章,文章谈论生态文学,还指出在生态体系中以人为中心的观点,甚至说不是以人为中心就是反人性。读完后,我十分愤慨。这样的观点,既不符合国家生态战略,也不符合文明的潮流。说白了,其核心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用为中心。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不会坚守生态底线的。

人与自然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关系。人虽然是最高级的物种,但也仅仅是物种之一。自然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却不能没有自然。自然是一切物种的母体。

人类需要自然道德,每个人都需要自然道德。自然道德和社会道德同等重要。

那么,何谓自然道德呢?它区别于社会道德,它是人(社会)与自然相处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和谐、平等、尊重的关系。人(社会)的行动、行为要服从于自然性,相处的方式必须和谐、平等,要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个体,尊重并维护自然界的天然美学,做到不杀戮、不豢养、不掠夺、不破坏、不污染、不干扰。

自然文学的写作,自始至终都需要贯穿着自然道德。文学即人学,脱离了人,文学也就不能称之为文学,仅仅是文字的累积。自然文学也不例外。写景写物,写草木虫鱼,写飞鸟走兽,写气象写枯荣,核心还是要写出人的态度、心境、生命观、世界观。物像皆外像,只有通过外像写出心像,才是真正的文学。自然道德是夯在自然文学底层的基石,从而表现出自然精神。自然精神是人文主义的本源之一,也是文明的本源之一。只有把树当作生命敬畏,把蝼蚁当作生命敬畏,才会把人当作生命敬畏。蕴藏自然道德的自然文学,才能熠熠生辉。

本文通过作者在山居的亲身经历以及多年田野调查中所见的生态破坏事件,深入分析了生态恶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强调了自然道德的重要性,并指出自然道德在自然文学写作中的关键作用,呼吁人们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799.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