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方面,广东省或将成为今年第一个这样做的地区。先是介绍了广东省财政厅发布的债券发行通知,包括发行总额、期数、各期计划发行额等,其募集资金拟用于回收省内闲置存量土地项目。同时对比北京,说明广东才是首个专项债回收闲置土地的省份。还提到了债券发行成功后的意义,募投项目数量、投资金额等情况,以及发行规模未能覆盖项目总投资规模的原因,最后还提及其他地区的相关情况,并且展望随着广东专项债的发行,其他地区可能会加快类似专项债券的发行速度。
在专项债用于收购闲置土地这件事上,广东省似乎要拔得头筹,成为今年第一个“吃螃蟹”的地区。广东省财政厅在近期发布了《2025年广东省政府专项债券(八期~九期)发行有关事项的通知》,计划在2月28日针对专项债券(八期~九期)展开竞争性招标。这批专项债券(八期~九期)的发行总额达到307.1859亿元,总共涉及2笔债券。其中八期计划发行总额为114.04亿元,九期计划发行总额则是193.1459亿元,它们均为新增专项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是回收广东省内闲置的存量土地项目。中指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向记者透露:“此次发行的307亿元额度专项债券,会全部用于回收闲置存量土地,广东省是今年全国首个落地专项债券资金回收闲置存量土地的省份。”其实,2月18日的时候,北京也发行过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其中有超过100亿元规模的专项债券资金是用于土地储备的。不过,陈文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需要注意的是,北京专项债所对应的项目主要投向城中村改造、棚改项目、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等,还没有涉及闲置存量土地的收购,所以广东才是今年首个落地专项债券资金回收闲置存量土地的省份。”陈文静还进一步指出,广东省的这两笔专项债券一旦发行成功,随着资金逐步到位,会有助于加快对应项目收储工作的速度。从此次公示信息来看,广东省发行的两期债券,预计募投项目总共会有86个,项目总投资合计达到473.25亿元。其中,2025年广东省政府专项债券八期,募投项目合计17个,项目总投资为209.44亿元,募集资金打算用于广州市和惠州市的土地储备、回收闲置存量土地项目,募投项目包含广东广播电视台东圃地段(存量收储)、惠州市本级回购惠城区金山新城湖山片区JSH - B04 - 19地块等。而专项债券九期,债券募投项目合计69个,项目总投资是263.81亿元。募集资金拟用于珠海市、汕头市、佛山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汕尾市、中山市等17个城市的土地储备、回收闲置存量土地项目,募投项目包括2025年珠海市斗门区土地收储项目、金凤西路北侧一期(汕大南侧六期)、保利香槟地块项目等。这两笔债券的发行期限为7年,债券利息按年支付,发行后能够按照规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上市流通,债券本金到期后一次性偿还。值得关注的是,八期、九期这两笔专项债发行规模为307亿元,但是项目总投资却超过了473亿元,发行规模并没有覆盖项目总投资规模。对于发行规模未能覆盖项目总投资规模的原因,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对记者表示,从实际操作来讲,专项债资金本身会用于相关项目的投资,不过项目开发建设资金并非完全依靠专项债,相关部门现在已经提高了专项债投至定向领域的力度,并且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也就是说,广义财政的支出力度已经明显增强,但是项目的整体建设不会只依赖专项债进行投资。陈文静也指出,专项债发行规模不能覆盖总投资规模,主要和项目资金构成、专项债发行规则、项目收益风险评估以及财政资金的统筹安排等多个因素有关,回收存量闲置土地项目除了专项债券资金外,还存在其他配套资金。根据中指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3日,除了广东省的多个地区外,吉林四平等地也公示了专项债拟回收土地项目价格,还有很多城市发布了利用专项债券资金回收闲置存量土地的征集公告。张波称:“从去年的政策来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城市和区域已经开始试点自审自发,也就是地区项目清单报经省级政府审核批准后就可以马上组织发行,不需要再上报审核,这样会使发行效率明显提高,这也是广东省今年能够快速公布专项债的原因所在。”他还进一步表示,广东此次专项债收储的86个项目可以看作是今年的第一轮覆盖,后续和房地产去库存相关的商品房收储以及土地收储相关工作,将得益于地方债发行而持续推进。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表示:“广东省此次专项债券的发行,标志着今年全国范围内利用专项债券资金回收闲置土地的开端。随着广东省政府专项债的成功发行,预计其他地区也会加快类似专项债券的发行速度。”
本文总结了广东省在专项债用于回收闲置土地方面的领先情况,包括债券发行的具体情况、募投项目情况、与其他地区对比情况、发行规模与项目总投资规模的关系及原因,以及其他地区的相关趋势等。这一事件可能会带动更多地区利用专项债券资金进行闲置土地的回收,在土地资源管理和城市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