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禾信仪器的经营现状,介绍了其上市后连续亏损的情况,还提及了公司筹划收购上海量羲技术的重组计划,同时分析了量子计算市场的前景,最后指出禾信仪器在研发投入、人员流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借重组“反转”的难度。
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禾信仪器(688622)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自上市次年起,公司便陷入了净利亏损的困境,且至今未能摆脱这一局面。
近日,禾信仪器披露了2024年财报。财务数据清晰地显示出公司面临的经营压力:2024年,禾信仪器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03亿元,而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却约为 - 4599.09万元,亏损状况令人担忧。从交易行情来看,截至4月3日收盘,禾信仪器股价报97.52元/股,总市值68.26亿元。
回顾禾信仪器的发展历程,2021年它成功登陆A股市场。这是一家集质谱仪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向客户提供质谱仪及相关技术服务。然而,公司的盈利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上市次年,即2022年,公司净利润同比转亏,此后在2023年、2024年接连亏损。2021 - 2023年,禾信仪器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7857万元、 - 6333万元、 - 9611万元。
面对经营困境,2024年禾信仪器曾筹划资产重组。公司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吴明、上海堰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收购上海量羲技术控股权,不过此次收购并未募集配套资金。目前,标的资产预估值、交易价格、业绩承诺等事项尚未确定。
量羲技术是一家颇具特色的企业,它专注于为量子计算机提供上游硬件设备,是极低温极微弱信号测量调控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商,并且已经实现了极低温极微弱信号测量调控设备的国产化。
近年来,国家为推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支持性产业政策,如《“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等政策纲要,都明确提出要鼓励、支持高端科学仪器设备等领域的研发制造和科技创新。
从市场前景来看,据ICVTA&K的统计,2023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约47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05亿美元,到2035年全球总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117亿美元。量子计算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科学价值,已成为全球前沿科技、未来产业领域的政策布局和投资推动的重点方向,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这也是禾信仪器筹划收购量羲技术的重要背景。
对于本次收购,禾信仪器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公司表示此次收购将拓宽产品布局,增强业务协同效应。然而,从公司基本面出发,禾信仪器欲借重组实现“反转”并非易事。在研发投入、产品销售、核心人员等初创高科技企业的关键事项上,禾信仪器已暴露出诸多问题,堪称“灾难式”迹象。
自去年起,禾信仪器的核心技术人员、高管流失情况加剧。2024年上半年,包括财务总监、总经理在内共5人离任,9月25日,核心技术人员李纲也离职。人员的大量流失无疑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研发投入方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去年三季度,禾信仪器的研发投入为579万元,全年累计2519万元,分别同比下降65.33%、52.91%。2024年上半年,研发人员数量由205人锐减至62人,大幅减少近七成。对于研发投入的大幅减少,公司解释称:“主要系随着公司基本实现技术路线全覆盖,产品线已基本齐备后,逐步梳理调整了研发资源配置,在研项目数量有所减少。”
综上所述,禾信仪器目前深陷亏损困境,尽管筹划收购量羲技术试图寻求转机,且量子计算市场前景广阔,但公司自身在人员流失和研发投入减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其借重组“反转”面临较大难度。未来禾信仪器能否成功突围,仍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