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山区法院通过“执转破转重整”程序,成功让一家陷入债务危机的制造公司重整并实现业务重组与债务化解的事件,重点阐述了该公司的危机状况、法院的审理决策过程以及最终的重整成果,体现了这一举措在保障企业与债权人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积极意义。
近期,武汉市青山区法院凭借“执转破转重整”程序,使得某制造公司成功实现重整。该公司顺利达成业务重组,化解了债务难题,并且其小额普通债权清偿率高达90%。
回溯到2018年,某制造公司就因为经营方面出现问题而深陷债务危机。当时,涉及该公司的诉讼案件多达60余起,债务金额累计达到1400余万元。到了2023年6月,由于该公司拖欠维修劳务费,并且已经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某维修公司向青山区法院提出申请,请求让这家制造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青山区法院受理之后发现,这家制造公司长期在金属加工制造领域开展业务,其生产线较为完整,部分设备还相当先进,特别是汽车变速箱生产工艺曾经在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这意味着该公司存在重整、挽救的可能性。如果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破产清算,这家公司很可能会彻底从市场上消失不见。而且,这种情况下普通债权清偿率仅仅只有6.3%,这里面包含了大量与该公司合作的小微企业的小额普通债权。要是从清算转变为重整,不但能够挽救这家企业,还能让债权人追回更多的欠款,这无疑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策略。经过严格审查,某制造公司符合重整的各项条件,于是青山区法院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将其导入重整程序。经过公开招募,最终确定了某设备公司作为投资人参与到重整工作当中。
在2024年11月,某制造公司开始实施重整计划,并且借助分段清偿方案,成功实现了小额普通债权清偿率达到90%的佳绩。到了2025年2月,某维修公司等多位小额债权人都得到了清偿,他们还特地向青山区法院赠送了锦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此次“执转破转重整”的成功,一方面为企业带来了“破茧”重生的宝贵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债权人挽回了损失,切实维护了小额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青山区法院也将持续发挥破产审判所具有的挽救、修复、治愈等功能,助力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推动资源有效配置,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胡小雨)
本文总结了武汉市青山区法院运用“执转破转重整”程序使某制造公司重生的事件。从制造公司的债务危机状况,法院权衡清算与重整的利弊并作出重整决策,到最终重整计划实施带来的高债权清偿率以及对各方权益的保障,体现了这一司法举措在企业拯救、债权维护和营商环境优化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也展示了法院在相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