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贵阳市南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南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办好办实“十件实事”,这“十件实事”聚焦10大类25项民生实事,涵盖教育、就业、文体、健康、人居、老幼、食药、住房、交通、安全等多个方面,从各个小切口入手来推动大民生的服务,让群众能够更切实地感受到幸福。
2月19日,在贵阳市南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省委会场盛大开幕。在此次会议中,南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瞩目。报告明确指出,要精心办好办实“十件实事”。这“十件实事”可不简单,它们聚焦于10个不同的大类,总共包含25项民生实事呢。这些民生实事犹如一个个精准的小切口,通过它们的精心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面向广大民众的服务,让民生服务得以全方位、深层次地覆盖,从而让群众的幸福变得更加真实可感、触手可及。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2025年南明区为民办“十件实事”拟办项目:
实事一(教育方面)
教育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民众的幸福至关重要。在2025年,南明区计划新建改建7所学校。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7所学校建成后,将会新增4050个学位。这对于满足南明区学子的入学需求,提升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实事二(就业类)
就业是民生之本。南明区在2025年的计划是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3000人。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众多家庭生活的保障,是区域经济活力的体现,通过创造这么多的就业岗位,将有力地促进南明区的稳定发展。
实事三(文体方面)
在文体方面,南明区也有着积极的规划。首先是南明区阳明文化步道城市空间历史文化提升改造利用建设项目,这一项目将挖掘和弘扬阳明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其次,提升改造滨河步道项目,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散步场所。此外,还将建设16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这将极大地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实事四(健康方面)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南明区计划建成5个智慧卫生急救站(AED),并且新增1个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站点。这将大大提高区域内的急救能力,在紧急时刻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同时,为南明区一线环卫工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体现了对基层劳动者健康的关爱。另外,开展不少于30场中医药(民族医药)技法疗法体验及义诊等活动提升甲秀中医药文化,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也能让居民更好地享受中医药服务。
实事五(人居方面)
人居环境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2025年,南明区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约154公里,这有助于改善城市的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推动以旧换新完成更新居民小区老旧电梯60台,这将提升居民的居住安全性和便利性。完成南明区红岩片区供水工程,保障居民的用水需求。
实事六(老幼方面)
关爱老幼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南明区将构建普惠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南明养老服务品牌,新建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逐步健全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编制完善托育服务机制,打造南明特色托育品牌,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持续打造3个老年“社区食堂”,解决老年人的用餐问题。建成300个惠民墓位,满足民众的丧葬需求。
实事七(食药方面)
在食药方面,南明区也有相应举措。开展涉校配餐企业提质增效行动,这关系到众多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建成民生药事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药事服务。
实事八(住房方面)
住房是民生之要。南明区将改造7个老旧小区,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不同收入群体住房问题,让更多人有房可住。开工建设城中村安置房2700套,改善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
实事九(交通方面)
交通状况影响着居民的出行效率。南明区计划新增公共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综合整治城区人行道项目,提升人行道的安全性和美观度。
实事十(安全方面)
安全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南明区将提升辖区专职消防队伍专业灭火救援水平,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优化过街斑马线保障行人安全,这是城市交通文明的体现。建设3万吨区级粮食仓储设施保障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
2月19日南明区人大会议提出要办好“十件实事”,这些实事涵盖多方面民生领域,包括教育、就业等10大类25项内容。从各个具体项目来看,无论是新建学校增加学位、创造就业岗位,还是提升健康、文体等服务水平,亦或是改善人居、住房等环境,都体现了南明区政府从多方面入手提升民生福祉,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让民众的幸福更加切实可感。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