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举例说明春节过后各地会展活动的开展情况,阐述了会展有助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推动经贸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还提到我国会展业规模大等关键词展现其活力,最后探讨如何将展会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等内容。
会展向来被视作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展示经济活力的关键窗口。
春节的热闹氛围刚刚散去,各地的会展活动便如繁花般陆续绽放。这一系列会展活动从一开始就展现出极为强劲的“开门红”势头,而且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有望贯穿全年,实现“四季红”。就拿近期的一些会展活动来说吧,2月15日 - 17日,第三十一届迪培思(广州)国际广告标识及LED展成功举办。这个展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和相关企业的参与,展示了广告标识及LED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趋势。2月19日 - 20日,2025中国高端饮品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这为饮品行业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各类高端饮品品牌汇聚一堂,展示各自的特色产品。2月20日 - 22日,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众多眼镜品牌和相关企业在展会上展示了最新款的眼镜设计、镜片技术等。2月21日 - 24日,中国国际汽车服务用品及设备展览会也将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无疑是汽车服务用品及设备行业的一场盛会,将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不断努力,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举措在促进外贸量稳质优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展等平台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出来了。积极发挥展会展览等平台的作用,能够为企业“出海”开辟新的渠道,让国内企业有更多机会走向世界舞台。同时,也为那些高质量的进口产品提供了展销的机会,这有助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让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融合互动。
最近几年,会展业已经成为各地推动经贸人文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4》中的数据就能看出我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中国举办的经贸类展会多达3844项,总展览面积达到了1.55亿平方米。与2023年相比,展会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展会面积却有了10.1%的显著增长。
上海星图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也表示,举办展会有着诸多积极意义。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为海内外企业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自身实力和产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海内外企业之间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加强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贸易往来,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赋能作用。特别是国际展会,它就像是一张向全世界展示我国形象的名片,向全世界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积极姿态以及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辉煌成就。这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让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如今,我国的会展业呈现出规模大、频次密、规格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充分展现了会展经济的旺盛活力。就像刘向东所说的那样:“当前的会展展览功能已多样化,市场化程度较高,新产品展销展示层出不穷,充分体现了市场活跃度和产供链的连通性,有效促进了供需衔接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会展带来的机遇,让产业、企业和城市实现同频共振,把展会的“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呢?
付一夫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举办展会为海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绝佳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之间可以增进合作,这有助于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且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展会的举办还能带动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说展位租赁、广告宣传等行业的收入会因为展会的举办而增长。同时,展会还能有效地拉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相关领域的消费,创造出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另外,举办展会还能提升我国以及举办城市的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从而助力城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总结了会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多方面重要意义,包括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推动经贸人文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等,通过具体数据和事例阐述了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还探讨了将展会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的途径,整体呈现了会展业对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积极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