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素在癫痫治疗中的潜力

本文主要介绍癫痫相关知识,包括癫痫的定义、症状、发病率与治疗现状,还探讨了大麻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大麻素类处方药Epidiolex等内容。

癫痫,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羊角风”或者“羊癫风”,它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从而导致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有自发性和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一般来说,癫痫患者每次发作类型大多相同,症状也相似。癫痫发作时的体征和症状包含:意识或知觉的短暂丧失;视觉、听觉、味觉、情绪或者其他认知功能方面的暂时紊乱;手臂和腿部不受控制的抽搐运动;较高比例的心理疾患,像焦虑和抑郁症等。从癫痫发病率和治疗现状来看,全球约一半癫痫患者病因和作用机理不明。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10万,据此推算中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其中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占60%以上,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3 - 5个患癫痫,先天性遗传因素(如脑部发育异常)、围产期脑部损伤、难产导致脑部缺氧缺血等是青少儿癫痫多发的主因。目前一线或二线抗癫痫药物仅能控制不到50%的新生儿癫痫发作,对患儿脑发育保护作用不佳,甚至随着病程发展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癫痫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患者需长期规律服药,约70%患者经合理正规药物治疗病情可控制,3成患者即便使用两种及以上正规药物规范治疗仍无法控制病情,这部分患者为药物耐受性癫痫。并且现有抗癫痫药物不具神经保护性作用,也不能终止或延缓神经细胞死亡,所以癫痫需要更前沿的治疗方式。近几年,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S)被视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过往研究表明,大麻素类药物可能作用于大脑神经元(特别是海马神经元)起神经保护作用。大麻素可调节细胞生存和死亡,通过大麻素1型(CB1)和2型受体(CB2)在脑组织中发挥作用,保护神经元免受谷氨酸兴奋毒性、营养不良、缺氧缺血等影响,其对癫痫的神经保护性作用也不断被研究探讨。大麻及其制剂含100多种碳氢化合物(植物大麻素),研究最多的是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在癫痫动物模型中,ECS在癫痫发作的维持和控制中有积极作用,THC和CBD在癫痫最大电休克模型中均有抗惊厥作用,THC作用通过CB1受体介导,CBD与THC协同作用但机制不清。THC有复杂精神活性效应、可变抗惊厥作用、镇痛、认知、肌肉松弛、抗炎、食欲刺激和止吐活性;CBD几乎无不良精神作用,有抗惊厥、止痛、抗焦虑、止吐、免疫调节、抗炎、神经保护和抗肿瘤发生的性质。与标准抗癫痫药物相比,CBD无毒性,可减少不良副作用,还可能加强标准抗癫痫药的作用。2018年6月25日,美国FDA批准英国制药公司GW Pharmaceuticals研制的口服液体制剂Epidiolex上市,用于辅助治疗两岁以上患儿Lennox - Gastaut综合症(LGS)和Dravet综合征(DS)相关的罕见癫痫。Epidiolex获得FDA授予的治疗LGS、DS、结节性硬化症(TSC)、婴儿痉挛症(IS)的孤儿药资格,针对LGS及DS的治疗在欧盟也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它是一种口服高纯度大麻二酚(CBD)提取物液体制剂。LGS是与年龄有关的隐源性或症状性全身性癫痫综合征,多发生于3 - 5岁幼儿,有多种细分类型,伴有智力和行为缺陷,通常需终身治疗,发病率1 - 28:100000;DS是严重的遗传性、耐药性癫痫,多发生在1岁以内,表现为发热和阵挛,发作类型多样且频率高,患者预后较差,几乎所有患儿都有认知损伤,发病率1:20000 - 40000。LGS治疗需要广谱抗癫痫药和/或多药治疗,FDA批准的治疗药物有严重不良副作用;DS治疗除抗惊厥药外,患者还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兴奋剂和治疗失眠的药物,多种药物叠加可能使患者产生耐药性,Epidiolex的出现为癫痫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实验表明CBD有明显抗癫痫和抗惊厥活性,不良反应少于现有抗癫痫药物,相关临床试验显示治疗组能有效减少癫痫发病频率。Epidiolex抗惊厥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GABA通道介导的神经元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调节和腺苷介导的抗炎作用有关。

本文全面阐述了癫痫相关知识,涵盖癫痫的基本定义、症状、发病率与治疗现状。重点讲述了大麻素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大麻素类处方药Epidiolex在特定癫痫治疗中的应用等内容,展现了大麻素在癫痫治疗领域的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547.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