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在2月13日发布的报告相关内容,包括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货币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功能持续拓展,如2013年后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操作,还提到2024年9月创设的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情况,以及下阶段央行的政策方向等。
中国人民银行于2月13日发布报告宣称,将会良好地施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它将综合运用多种多样的货币政策工具,依据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去调整和优化政策的力度与节奏,从而维持充足的流动性,让社会融资规模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的预期目标相互匹配。
就在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所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设置了5个专栏,其中有4个专栏和货币政策工具有关联。相关的内容不但涉及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传统的工具,而且包含新创设的用于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工具的实施状况,这充分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一直在不断地丰富,货币政策的功能也在持续地拓展。
根据报告显示,自2013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累计29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从20.1%降低到了6.6%;截止到2024年末,再贷款(包含中期借贷便利)的余额达到11.4万亿元,占据央行总资产的28.8%,在调节货币供给总量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累计净买入国债1万亿元,与其他的工具综合搭配使用,维持了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的状态。
记者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所支持的范围基本上涵盖了金融“五篇大文章”,激励并且引导金融机构朝着重大战略、重点领域以及薄弱环节提供金融服务。
202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两项用以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此次的报告也针对这两项工具开展了专题解读。
报告表明,截至2025年1月末,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总共开展了2次操作,金额总计1050亿元,这使得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投资规模得到显著增长。截止到2024年末,我国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接近600亿元;2024年披露的回购和大股东增持计划金额上限接近3000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记者了解到,在接下来的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优化工具体系,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促进消费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地把握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关系,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记者吴雨、任军)
本文总结了中国人民银行2月13日发布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与拓展、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在不同金融领域的举措以及下阶段的政策方向等多方面内容,展现了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布局与规划。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