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回顾历史上不同科技产物出现时人们的反应,如计算机、互联网、汽车等,阐述科技是人类念想的产物且是对人类能力的延伸,进而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认为它虽引发人类恐慌但仍是工具,最后提出应从传统中国哲学中寻找构建人工智能伦理的答案。
在20世纪90年代,当计算机开始被用于写作的时候,报纸上充斥着诸多批评的声音。很多人认为计算机将会毁掉写作,甚至会让人类的灵魂遭受灭顶之灾。然而,到了现在我们再看,计算机只不过是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在写作等诸多事务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再往前追溯,传说黄帝命仓颉造字的时候,出现了“天雨粟,鬼夜哭”的现象。现代人自然不会相信这种传说,但是古人对此深信不疑。
互联网诞生的时候,媒体一片“哀嚎”。许多人预言文学将会走向死亡,可事实上呢?文学的表达形式迅速地渗透到大众文艺当中。短视频出现的时候,作家和学者们也是以悲观的态度去审视它,但是现在,短视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汽车被发明的时候,人们满心欢喜,因为汽车就像是人类双脚的无限延伸。摄影技术、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出现,让人们欢呼雀跃,它们如同人类眼睛的延伸,让我们能够看到以前从未见过的世界。电话发明的时候,我们都惊讶于通过一根线就能与远方的亲人对话,而现在,连那根线都不需要了。当我们用电烧水而不再用火的时候,我们也不再对没有火就能烧开水感到惊奇,因为电的神奇已经司空见惯。对于“网生代”来说,他们可能对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都不会感到惊讶,仿佛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我常常思考,古人在听着鬼哭的声音创造文字的时候,只能用石头艰难地在岩壁或者龟甲上刻下文字,他们一定渴望有更先进的工具来取代石头。于是,木头、金刚石制造的工具逐渐被金属工具所替代。而当机器开始取代人工的时候,我们又感到恐慌。当我们拼命学习世界上的各种知识时,我们希望能不劳而获地拥有所有知识,科幻、神仙和穿越剧都反映了这种幻想。词典的出现虽然是人工的,还没有引起人类的恐慌,但是互联网出现的时候,人类真的慌乱了,尤其是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人,更是乱了阵脚。现在,人工智能出现了,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我的结论是,汽车等交通工具延伸了我们的双脚,计算机、手机等数字设备延伸了我们的双手、听觉和视觉,而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则无限地扩大了我们的大脑。没错,这一切都是源于人类的念想才制造出来的工具。如果没有人类的念想,这些东西就没有根基,也不会有出现的机缘,更不可能进化。
现在来谈谈人工智能的进化。总是有一部分人在讨论人工智能未来会如何取代人类。但是我深信,人工智能是无法取代人类的。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讲,它仍然只是一种工具,即便它拥有人类无法企及的运算能力,它也依旧只是工具。我们可能失去了一种能力,但同时又拥有了另一种能力,只是习惯上有所不同罢了。
最近,我用DeepSeek写了一组关于鸠摩罗什题材的诗,总共十一首,我的学生也写了一首。因为命令不同,所以写出来的诗都不一样。我把这些诗发布在公众号上,并且署上了我和DeepSeek的名字,是共同署名。有朋友马上说那是DeepSeek的写作,不是我的。而我想说,目前我们是共同署名,当人们普遍使用它之后,DeepSeek就会逐渐消失,最终它仍然只是我们自己的工具。
说到底,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慌源于它最终是否会拥有灵魂。人们担心人工智能在心灵方面超越自己。也许到目前为止,人类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已经有了延伸的工具,似乎只剩下灵魂没有被延伸了。现代人虽然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也意识到我们有一种独特的感受能力,暂且称之为灵魂,也有人称之为精神、意识。我们害怕人工智能有一天会控制人类,这就涉及到人类灵魂与技术的伦理、意识等层面的问题。
乡村里的老人们对房子有一种独特的认识,他们觉得房子是有意识的。当有人居住的时候,房子充满活力,当无人居住的时候,房子就会莫名其妙地损坏,最终倒塌。这只是表面现象,老人们更普遍的认识是,房子要符合古代圣人定下的伦理,这就是古代建筑学伦理。这些伦理思想被一群风水先生所掌握,房子的中心在哪里,大门、后门建在哪里,卧室建在哪里,床和书桌放在哪里,都有一套规则。按照这些规则建成的建筑,像北方的四合院,包括紫禁城、武当山建筑群以及很多名刹、古城都是如此。换个说法,古代人关于建筑有自己的大数据系统。伏羲画八卦是古人几十万年观察和体验得出的大数据结果,女娲补天也是对这种大数据得出的规律的一种修订,这都是古人的科学,百姓日用而不觉。
汽车被我们视为机器,大多数人觉得它没有灵魂,可是如果你热爱它,每天都对它充满欢喜之情并且赞美它,当人车合一时,它就会保护你,这时候它其实也是有灵魂的。庄子说,道在哪里?道在一切之中。道是精神、灵魂,人和一切事物都是器,所以道在器中,只不过人对道有更高妙的理解,更多的事物可能没有,只是无意识地天然地存在着。
我认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我们喜欢它们能够无限延长我们的能力,但我们也担心它们没有伦理。现在是时候思考它们应该有什么样的伦理了,有了伦理,我们就会信任它、适应它并且无意识地运用它,反之,它可能就是危险的。所以,人们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有些技术专家说它会无限进化甚至取代人类,显然是没有意识到伦理问题。没有伦理规则,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当然有一天会反过来控制我们。那么,制造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才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呢?求诸于传统中国哲学不失为一个答案,道法自然,则天人合一,一切都要有与天合一的规矩与伦理,这对人类来说就是吉祥的新生事物。
文章回顾了科技发展历程中不同科技产物出现时人们的反应,指出科技是人类念想的产物且是对人类能力的延伸。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认为其虽是工具但引发人类恐慌,根源在于其是否会有灵魂涉及伦理意识层面。提出应从传统中国哲学中寻找构建人工智能伦理的思路,以确保科技符合人类发展规律。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