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运期间北京站的相关情况,包括售票厅的现状、车票形式的变化、检票方式的变革以及在这些变化过程中依然保留的人性化服务等内容。
2025年的春运大幕已然拉开。在这期间,北京站的日均旅客发送量将达到6.2万人次。然而,与那熙熙攘攘的返乡旅客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站的售票厅看起来略显空荡。
如今,绝大多数旅客都选择网络购票或者手机购票,这使得春运期间的车站售票厅不再像过去那般人声鼎沸。春运期间,北京站平均每天仅仅售出约2000张车票,并且纸质车票的数量已经为零。
回顾2008年1月13日,北京站售票厅内可是“站”无虚席。(刘航摄)
现在,售票窗口已经不再出具纸质票了。
1月21日,准备过年返乡的凌大姐在北京站售票厅的窗口前,顺利买到了K27次列车从北京到唐山的车票,她高兴地说:“今天还有票呢?忒好了!”凌大姐掏出手机扫码付款后,打出来的并不是车票,而是一张印有车次信息的“纸条”。
看到手中的“纸条”,凌大姐有些疑惑:“这就行了?”工作人员解释道:“这不是车票,是行程信息提示单。检票进站刷身份证就行。”
售票厅里几乎不用排队,而且窗口买票也不再有纸质车票。尽管已经进入春运,但北京站的售票厅和平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有大屏幕上不断刷新的余票信息和安检口播放的安全提示,才提醒着人们正处于旅客高峰期。凌大姐不禁感叹,春运真的不一样了。
北京站售票值班员刘琳说道:“春运是不一样了。现在更方便了!”这张行程信息提示单上,不但有开车时间、车次、座位号、候车室等信息,还附有铁路12306APP的二维码,方便旅客下载使用。最重要的是,这些信息都已经实现电子化,并与身份信息进行关联,旅客再也不用担心弄丢车票而上不了车了。
2005年,北京站还有临时售票窗口。(饶强摄)
刘琳在2012年开始到北京站工作,一直都在售票车间。她回忆道,十几年前的春运,北京站会在广场上设立上百个临时售票窗口,每个窗口前排队的人都一眼看不到头。“那会儿一个人一天就能打一千多张车票,一个白班收到的票款能有二十多万元现金,少的也有十几万元。”她还记得,当年的车票有粉红色的,有蓝色的,后来统一变成蓝色的,到现在,已经都是电子票,实体车票已经不见踪影。
1996年,27次列车的软纸火车票。(国铁北京局供图)
如今的纸质车票仅保留了报销凭证功能。(国铁北京局供图)
曾经上百个售票窗口都难以满足需求,现在春运时的旅客更多了,却不再需要这么多窗口。这样巨大的变化就发生在这十几年间。
刘琳介绍,如今的北京站售票厅只有11个售票窗口、24台自助机,广场上也不再设临时售票窗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购买车票,不用再来售票窗口排队了。因此,尽管今年春运出行总量有望创下新高,但春运期间的售票厅却反而没那么热闹。
现在来到售票厅购买车票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旅客或者操作手机不方便的旅客,以及残疾人、孕妇、儿童等特殊旅客。针对这些旅客,虽然窗口减少了,但服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更多内容。
刘琳介绍,原先售票、改签、退票都是独立的窗口,现在这几项服务完成了合并,每一个窗口都可以办理,从而大大方便了旅客。
北京站售票厅服务窗口集售票、改签、退票功能于一身。(王琪鹏摄)
春运的变化不但体现在售票上,也体现在检票中。北京站客运值班员徐帅2011年参加工作,亲历了火车票实名制,火车票从实体票到电子票,从检票进站到刷证进站的变化。
在北京站进站口,旅客刷身份证进站,人潮涌动却有条不紊。徐帅说:“以前检票口少,因为一个检票口就得一个人,遇到春运这样的大客流还得增加人。现在检票都是闸机,一排闸机忙的时候两三个人也就够了。”
他还提到,十几年前检票特别考验眼力,车次、日期、车站必须得核对清楚,生怕一个疏忽给旅客造成损失。而现在,闸机就能验证车票真伪、车次是否准确等问题。
虽然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检票工作的形态,但人工检票口却依然保留下来。徐帅介绍,这是因为有的旅客是持临时身份证明进站,或者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人工协助。比如,进站接送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的接送凭证,就需要在人工检票口办理。另外,和以前发售的“站台票”相比,接送凭证则是凭本人身份证件和接送站旅客的乘车信息免费开具,更具人性化。
虽然服务量不算大,但徐帅认为,这就是保留人工检票口的意义所在。“春运这些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智能化设备提高了效率,但人工服务保留了温度!”
2025年春运期间北京站在售票和检票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售票方面,网络购票成为主流,纸质车票近乎消失,售票窗口和临时售票窗口减少,但针对特殊旅客的服务增多。检票方面,闸机检票成为常态,但人工检票口因特殊需求而保留。这些变化体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以及人性化服务的温度。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