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防治展开,重点介绍了在“世界癌症日”这个特殊的时刻,强调预防癌症的重要性。阐述了癌症发展的三个阶段,并着重介绍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专家所提及的四类癌前病变,包括黏膜白斑、交界痣、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还给出了发现癌前病变后的四步应对策略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谈癌色变?其实预防才是关键。每年的2月4日被定为“世界癌症日”,这个日子就像是一个警钟,提醒着我们要重视癌症的防治工作。要知道,癌症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会经历癌前病变、原位癌以及浸润癌这三个阶段。要是能在癌前病变这个早期阶段就察觉并进行有效的干预,那就相当于在癌症还只是个小芽的时候就把它连根拔掉了。那到底什么是癌前病变呢?让我们跟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专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四类需要警惕的病变吧,这就像是揭开癌症那神秘的面纱,找到潜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从而把癌症扼杀在摇篮之中。
四类病变:警惕身体里的“定时炸弹”
首先来看看黏膜白斑,这就像是潜伏着的“白色威胁”。黏膜白斑是一种会发生在口腔或者外阴等黏膜部位的疾病哦。病变的地方会呈现出点状、片状或者条状的灰白色或者乳白色斑片,这种斑片是有可能恶变成鳞状细胞癌的呢。这种病在中年以上的男性(口腔黏膜白斑的情况)和闭经后的女性(外阴黏膜白斑的情况)中比较常见。据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昉璇介绍,它恶变的概率在4% - 6%之间,虽然看起来比例不是特别高,但可绝对不能小瞧它。
对于那些病因比较简单、病情也比较轻的黏膜白斑患者而言,只要把病因去除掉,或者经过简单的治疗,一般都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药物治疗也没有效果,或者不能排除恶变的可能性,那就得选择手术切除了。到目前为止呢,还没有特效的预防药物,所以我们自己要增强预防的意识,注意保持口腔和外阴部位的卫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再来说说交界痣,这可是皮肤下的“隐患”呢。交界痣是一种有恶变倾向的皮肤病变,它的特点是可能会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长出来的痣,特别是像手掌、足底这些比较容易受到刺激的部位。这种痣通常是褐色或者黑色的斑疹,表面很光滑,边界也比较清楚,可能还会稍微有点隆起。
不过呢,如果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那可就要高度警惕了:
第一,如果它的生长速度突然变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明显增大了;
第二,颜色变得明显加深了,或者颜色不均匀;
第三,原本长着毛发的痣,毛发突然脱落了;
第四,局部出现了瘙痒或者疼痛的感觉;
第五,痣的表面变得潮湿、结痂,或者有糜烂、破溃、出血的情况;
第六,痣的边缘突然向周围扩展,变得不规则了,和正常皮肤的界限也不清晰了,或者在痣的四周出现了红晕;
第七,痣的中央出现了硬结,或者在周围出现了像卫星一样的小色素斑点或者结节。
一旦发现有这些异常的情况,一定要马上到医院去,进行相关的检查。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哦。如果病理检查确定是恶性的,还得根据浸润的深度来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呢。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就像是隐匿在胃部的“杀手”。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也是癌前病变的一种。它经常会表现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症状,但是这些症状都不是很有特异性,要确诊的话主要还是得依靠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
这种病变的病因很复杂的,像幽门螺杆菌感染啊、不良的饮食习惯、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力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是病因。在治疗方面呢,主要是以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等对症治疗为主。因为症状不是很明显,很多人都容易忽视它,所以定期体检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还有结直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这就像是肠道里的“隐形炸弹”。这种息肉在组织学上大多是管状腺瘤,少数是管状绒毛状腺瘤或者绒毛状腺瘤,而且经常会伴有不典型增生呢。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黏液血便、脱出、里急后重的感觉,甚至还可能会有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
这里要注意啦,下面这些类型的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
一是腺瘤型息肉;
二是基底宽的带蒂息肉;
三是直径超过2cm的大型息肉或者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
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它恶变的概率可是高达100%呢,必须要高度重视!确诊主要是依靠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一旦发现了,建议尽早进行手术切除。
四步策略:防“癌”于未然
要是发现了癌前病变,可不要惊慌,只要积极主动地采取下面这四步策略,就能真正做到防“癌”于未然哦。
第一步就是发现即行动。一旦发现自己有癌前病变,就要马上到医院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第二步是积极治疗。如果需要做手术,那就勇敢地去面对;如果只需要观察,那也要定期去复查。
第三步是生活调整。要保持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保持心情愉悦,这样就能给身体建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第四步是定期体检。把防癌筛查加入到自己的年度计划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昉璇还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癌前病变可不是癌症,也不意味着一定会发展成癌症,所以不能把它和癌症看成是一样的东西。
第二,不是所有的癌前病变最后都会演变成癌症,所以也不要把癌前病变的范围扩大了,不然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像普通皮肤痣和消化性溃疡等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三,不是所有的癌症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癌前病变这个阶段的。
本文总结了癌症发展的过程,重点介绍了四类癌前病变,包括黏膜白斑、交界痣、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的特点、可能出现的症状、恶变概率、治疗方式等内容。同时给出了发现癌前病变后的应对策略,还提醒大家不要对癌前病变过度恐慌,要正确认识癌前病变与癌症的关系。这有助于读者提高对癌症预防的重视程度,增强防癌意识。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