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到广州工作后的经历,包括品尝广州的美食如烧鹅、米粉、莲藕排骨汤等,讲述广州汤的独特之处,还有广州的水果,同时讲述自己在广州有意无意重合到鲁迅先生的足迹,像在中山图书馆、高第街等地,还提到鲁迅在广州的生活以及自己朗诵鲁迅作品的感悟等内容。
自到广州工作以来,我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踏上鲁迅先生曾经走过的道路。这种重合,仿佛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奇妙缘分。
先来说说广州的美食吧。对于吃这件事,我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求食物合自己的口味就好。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参加喜宴,当端上“鱼翅”这样的高档菜品时,我却不感兴趣,反而更愿意下桌去玩耍,我更喜欢家常的咸菜豆瓣汤、炒黄豆芽。当然,我对江南的“腌笃鲜”有着特殊的眷恋,尤其是汤里的笋,简直是我的最爱,我甚至还说过“此生是为笋和水蜜桃而来……”这样的话呢。
在上海的时候,鸡鸭鱼肉我都吃过,唯独没有吃过鹅。到了广州,我是在物资匮乏时期过后才品尝到鹅肉的,而且是烧鹅。烧鹅与广州著名的白切鸡、清蒸鱼相比,毫不逊色。当一盘焦皮嫩肉、油色晶亮的烧鹅端上桌,再搭配一碟酸梅酱,我能畅快地吃上好几大块。
广州的米粉种类繁多,肠粉、炒粉、汤粉,我都非常喜爱。哪怕没有肉来佐餐,我也很享受米粉本身的味道。纯纯地把米粉卷成猪肠形状,放上一点熟油、调制过的酱油,再加上一点酸辣酱,那味道简直美妙极了,就算胃口再差,也能吃得美滋滋的。哦,还有一种叫“濑粉”的,和上海的“烂糊面”有着相似的美妙之处。
再谈谈广州的汤。广州的汤真的非常棒,很容易就被它的美味所征服。成家之后,我也学会了一些煮汤的方法。比如粉粉的莲藕排骨汤,加入绿豆和陈皮,味道十分不错,也很适合秋冬季节饮用;还有萝卜排骨汤、鱼头汤、西洋菜汤、枸杞瘦肉汤等等。虽然我的厨艺比较马虎,但我煮的汤货真价实,一点味精都不放,却已经非常鲜美了。
非广州籍的朋友可能会问,汤是甜的?没错,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呢。刚到广州的时候,休息日我会去熊文老家吃饭。他的母亲非常善良、贤惠、俭朴又勤劳,而且厨艺很好。每次去吃饭,除了有白切鸡、清蒸鱼、酿豆腐等菜品轮流出现之外,一定会有一道美味的靓汤。她看到我喝汤后,总会笑眯眯地问我:“甜唔甜啊?”我当时很疑惑,这汤明明是咸的,怎么问我甜不甜呢?我只能含糊地点点头。后来我向熊文询问才知道,在广州话里,“甜唔甜”的意思是“鲜不鲜”。从那以后,再听到这样的询问,我就会连连点头回答:“甜,甜!”
广州的水果品种丰富多样,很多都是我在上海的时候吃不到的。比如番石榴,“番”字表明它是外来品种。我更喜欢本地出产的,它有一个很性感的名字叫“胭脂红”,还有一个比较粗俗的名字叫“鸡屎果”。我很喜欢这种水果的味道,喜欢它那淡青中泛着薄胭脂色的小巧果实。它酸而不涩,甜而不腻,而且它的籽还有止泻的功效。至于为什么会被叫做“鸡屎果”,慢慢地我也体会出来了。“鸡屎”是形容它有一股特殊的臭味,但这也恰恰是这种水果的特殊香味。这也许就像我们称呼亲近的人为“臭小子”“傻蛋”一样,是一种极尽宠溺的表达。
还有杨桃,我喜爱它的清甜和多汁。因为我经常称赞杨桃,研究鲁迅的三姐就告诉我,鲁迅先生也爱吃杨桃,他的文章里就有记载:“广东的花果,在‘外江佬’的眼里,自然依然是奇特的。我所最爱吃的是‘杨桃’,滑而脆,酸而甜……”感觉真的很相似呢。
在广州工作之后,我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追寻鲁迅先生的足迹。我去中山图书馆借书的时候,会想起这里的所在地原为中山大学的一部分,鲁迅先生在1927年曾在中山大学任教,并且居住在校园内钟楼的二楼。当我走在图书馆花园的小径上,抬头凝望近在咫尺的黄色钟楼时,不禁浮想联翩,有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高第街,这是一个充满古韵的名字,让人联想到“状元及第”的喜悦。广州还有一种叫“及第粥”的粥,内容丰富,味道极其鲜美,让人吃过就难以忘怀。上世纪60年代的高第街非常热闹,商品琳琅满目,行人摩肩接踵,我也曾有一段时间去那里购物。到了高第街,我就会去“许地”转一转,这里是鲁迅夫人许广平先生童年生活的地方,也是鲁迅先生到达广州后的第一个访问点。看,又一次重合了大先生的足迹。
鲁迅先生在广州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与许广平先生相恋相爱,有人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柔软的时光,同时他也在这里完成了许多重要的创作。我惊喜地发现,他和许先生常去的永汉电影院、南关影剧院也是我去过的地方呢。我还在南关影剧院演出过此生唯一的儿童剧《娃娃店》,饰演一个六岁的娃娃小胖胖。更让我兴奋的是,原来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先生也是“美利权冰室”的常客,有他的文章为证:“次至美利权冰室食冰酪,至太平馆分馆午餐”。
幸运的是,在2021年12月,我应深圳广播电台飞扬971的邀请,朗诵了大先生的名篇《一件小事》。之后还在广州、三水等地复演。在朗诵的过程中,我获得了难忘的体验。
当我沉浸在作品当中,朗诵到“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时,我低下头,侧抬起右手,像是要遮挡住内心的羞愧,喃喃地拷问着自己的灵魂……
大先生说:“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我被深深触动了,不禁联想到自己,联想到很多事情。
在这一刻,我是否也重合了大先生的心迹呢?
作者在广州的生活中,体验到了丰富的美食文化,从烧鹅、米粉到各种汤类,还有独特的水果。同时,作者在广州的各处有意无意地与鲁迅先生的足迹相重合,无论是在图书馆、高第街还是电影院、冰室等地,并且通过朗诵鲁迅的作品,在精神层面上也与鲁迅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了鲁迅作品对自己灵魂的触动。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