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尾举办的“辑客出发”编辑沙龙第24期活动暨上海图书出版单位青年编辑论坛的相关情况。该活动以“新时代编辑力的变与不变”为主题,多位来自图书和期刊出版单位的编辑就不同话题展开交流,包括主题出版、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人工智能与出版业生态等,还介绍了上海图书出版单位青年编辑论坛的相关背景以及多位出版界人士对于编辑力的观点。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编辑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2024年即将结束的时候,“辑客出发”编辑沙龙第24期活动暨上海图书出版单位青年编辑论坛在世纪出版园盛大举办。此次活动的主题为“新时代编辑力的变与不变”,吸引了来自图书和期刊出版单位的多位编辑参与交流,他们围绕主题出版、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人工智能与出版业生态、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持续提升编校质量等话题各抒己见。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青年编辑沈骁驰在主题出版领域有着多年的深耕经验,她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为“乘时代之风”与“破发展之浪”。她从出版业“十四五”重点规划中汲取灵感,概括出新时代编辑应具备的政治引领力、高效执行力、蓬勃创造力和思维转化力。在她眼中,主题出版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并且还会持续发生巨大的变革,“毕竟主题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不过出版业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徐菁介绍了智能体赋能出版行业的情况,内容涵盖AI大模型在出版中的应用、智能体的定义及其发展趋势、AI知识库运用案例等。智能体能够打破业务孤岛,整合数据库,达成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在AI与图书出版融合方面,他详细阐述了智能荐书系统和智能编校查询系统。具体而言,先是准备知识资源,接着建立智能体人设、任务需求等,再依据问答结果,调整提问方式或者手动干预知识库分段,最后完善发布。他认为,这种知识库智能体经过优化后前景非常广阔,也是各个行业AI落地较为可靠的方式之一。
来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胡怡纯分享了从区域国别基础研究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出版思考。她从区域国别研究的地域性、全面性、跨学科性、经验性这四大特征入手,概括了外语学科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定位与优势,以及外语学科介入区域国别学科的维度与使命。她提出,外教社有三个服务方向:一是加快外语专业区域国别方向教材建设,为人才培养服务;二是深耕高质量区域国别基础性研究出版,助力学科构建;三是大力推动区域国别应用性研究出版,服务国家战略。
上海图书出版单位青年编辑论坛是上海市编辑学会的品牌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七届,此次活动是上海市编辑学会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4年度学术活动合作项目。上海市编辑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表示,编辑力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探讨编辑创新最终要着眼于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指出,当前新质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出版业,编辑这一传统职业与新兴力量之间的互动备受瞩目。在新时代,“变”的是与时俱进的出版理念、满足不同时代读者需求、采用新兴技术手段和呈现方式、加快出版融合发展;“不变”的是将作者作品以最佳形式呈现给大众、服务社会的初心。
上海市编辑学会副会长、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鲍静称,“有感情”是编辑持续做好工作的关键因素,“不变”的编辑力包括对内容质量的坚守、价值导向的引领和专业精神的传承。
本文总结了2024年编辑沙龙的相关情况,包括活动主题、编辑们交流的话题内容、各出版社编辑的经验分享以及出版界人士对于编辑力在新时代的变与不变的看法等内容,展示了编辑行业在新时代面临人工智能等新挑战时的探索与思考。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