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二郎山的电力运维工作情况。二郎山高海拔且气候潮湿,冬季输电线路易覆冰,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泸定运维分部的电力员工在每年10月底到来年3月的覆冰期以二郎山观冰站为“第二个家”坚守岗位,进行覆冰监测和线路维护,包括根据覆冰厚度调整观冰频率,采用直流融冰装置应对极端情况等。同时,巡检工作中无人机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人工巡检依然不可或缺,最终凭借电力员工的坚守,泸定运维分部负责的线路连续4年未发生冰害事故。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二郎山地区,座座铁塔高耸,条条输电线路如同银蛇般跨越群山。二郎山被银装素裹着,海拔3000多米之处,人烟愈发稀少。在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泸定运维分部二郎山观冰站附近,有一队电力工人正紧张而忙碌地工作着。
泸定运维分部主任王小川表示:“覆冰对于电网安全运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受高海拔和潮湿气候的双重影响,当冬季来临,二郎山的输电通道线路很可能会出现覆冰现象。这些覆冰会增加输电线的重量,从而使得输电线的垂度增大。更严重的是,可能会让电线或者电线杆、塔无法承受过大的拉力,最终导致断裂,进而引发电线坠落事故。所以,为了方便对覆冰情况进行监测并且维护线路,确保电网安全,每年从10月底开始一直到次年3月的覆冰期内,二郎山观冰站就成为了泸定运维分部电力员工的“第二个家”。
从2025年1月19日开始,王小川就和他的团队一直驻守在观冰站。正常情况下,每天需要进行3次观冰工作。当发现覆冰厚度达到设计值的10%时,观冰的频率就要调整为每小时1次。运维人员潘柱东说:“如果遇到极端寒潮天气,覆冰达到设计值的30%并且还有上升趋势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直流融冰装置及时进行处理,对线路进行加热,从而让覆冰融化。”
伴随着一阵“嗡嗡嗡”的旋翼转动声,一架搭载着可见光和红外热成像仪的无人机缓缓腾空而起,然后飞到输电铁塔上方对输电线路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王小川说道:“以前靠人工巡检的时候,每天只能完成1至2座铁塔的巡检工作,而现在有了无人机,1个小时就能够完成3至4座铁塔的巡检工作。”
巡检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了,那么还需要人工巡检吗?王小川坚定地回答:“当然需要,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一方面,现在的自动化监测设备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所以需要人工来辅助配合;另一方面,无人机巡检主要是用来发现问题的,但是要解决问题,特别是处理一些应急事件,还是离不开运维人员及时进行处置。
王小川还提到:“二郎山输电通道包含8回输电线路,这是川西水电送出的重要通道。如果其中一条线路出现问题,那么300万户家庭的用电就会受到影响。”在春节假期期间,这里每天都有8名运维人员驻站观冰。正是靠着这样的坚守,泸定运维分部负责的长达2300多公里的线路已经连续4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冰害事故了。
本文总结了四川甘孜二郎山地区电力运维人员在冬季应对输电线路覆冰问题的工作情况。包括覆冰的危害、观冰站的作用、不同覆冰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无人机巡检与人工巡检的协同关系以及他们坚守岗位保障众多家庭用电的成果,体现了电力运维人员工作的重要性与艰辛。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