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普惠金融:场景与数字双驱动,服务小微新征程 从场景到县域:浙商银行普惠金融的多维布局

本文围绕浙商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实践展开,介绍了国务院对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普惠金融的要求,重点阐述了浙商银行凭借多年经验,通过场景化、数字化服务以及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等举措,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为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在金融领域的大格局中,普惠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意义非凡。它紧密关联着中小微个体、“三农”等经营主体的命运,更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3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领域的金融服务质效”。

浙商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已经深耕了二十载。多年来,该行通过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创新融资产品、努力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显著提升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度。在这个过程中,浙商银行实现了普惠业务的数智化、场景化以及客户服务的综合化,让金融资源配置与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更加匹配。

据可靠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已累计投放小微贷款超2万亿元,服务小微企业超70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3500亿元。如此庞大的数据,是浙商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辛勤耕耘的有力见证。

场景化 数字化,加大普惠金融供给

山东济宁金乡县,素有全国著名“大蒜之乡”的美誉。这里蒜商云集,但他们普遍面临着诸多困境。抵押物不足、动产管理困难、资金需求集中但融资难度大是他们共同的难题。尤其是大蒜丰收和销售存在时间差,蒜商们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储存和加工。金乡县某蔬菜批发中心的朱先生无奈地表示:“我们蒜商做的是小本生意,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收入证明难开,抵押物又少,去银行贷款屡屡碰壁。”

针对蒜商们的困境,浙商银行济南分行以场景金融服务为突破口,与当地政府、农业龙头企业、仓储物流企业等多方展开紧密协作。他们为当地蒜商量身定制了“货押 + 库方担保 + 三方监管”的场景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对接第三方监管机构,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对“冷库蒜”进行精准监控。蒜商们可以将电子仓单作为质押物,最快当天就能获得放款。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已累计为40余家金乡大蒜收储企业提供融资近3亿元。

近年来,浙商银行积极推动场景金融向“新”发展。他们走进小微园区,深入挖掘园区需求,推出了“10 + N”小微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行业化 + 嵌入式”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等一系列场景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持续构建高水平的普惠金融体系。分析人士指出,银行通过场景金融创新,加大了对农业等金融服务覆盖不足客群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户的融资难题,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金融动能。

除了场景金融,以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也是浙商银行写好“普惠大文章”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深化银政联合,浙商银行结合多维度数据要素,搭建了以数易贷、数科贷、数字化项目为核心的“1 + 1 + N”数字化产品服务体系。这一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微市场“数据归集难、信用评价难、融资贷款难”等问题,大大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

以“浙个好·数易贷”为例,该产品通过与浙江省11个地方金融服务平台、219家法人银行互联互通,打破了银企信息壁垒以及传统信贷模式对“抵押物的依赖”。它搭建了基于信用评估的“白名单”主体库,为小微经济发展注入了数字活力。截至2024年末,“数易贷”系列产品已累计发放贷款近3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5400户。

县域服务直达基层,为小微营造优良金融环境

小微企业的发展,既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也需要优质的营商环境。县域作为小微企业的集中地,其金融服务环境至关重要。2022年,作为金融服务委员会主任单位的浙商银行,创新提出了“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并在杭州市临平区展开试点。该模式致力于为县域小微企业、个体商户营造集政策、资金、服务和配套为一体的优良营商环境。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表示:“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从功能性出发,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使金融更接地气、更具有普惠性,真正体现了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

据悉,该模式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了“政府指导 + 金服会赋能 + 金融机构参与”的综合服务模式。特别是面向小微企业打造了“金服宝·小微”数字化平台,提供“融智、融资、融服务”三大专业性功能。自平台上线以来,已接入小微企业近3万家,为这些企业提供财税、人力、法务、融资等咨询服务,助力它们转型升级。同时,平台发放“普惠数智贷”“个体户码上贷”等数字化信用产品,提供“掌上申、抵押免、无纸签、智能批、套餐选、循环用”的极简贷款服务,融资时间较传统业务缩短了80%。

此外,针对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多等问题,浙商银行积极响应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相关部署,深入园区、社区、乡村,积极开展走访活动,逐户落实融资需求。截至2024年末,该行已向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超380亿元,实现了信贷资金对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

要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就需要打造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据了解,浙商银行在信贷政策、资源配置、激励约束、尽职免责等方面给予了政策资源倾斜,保证了普惠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下一步,该行将秉持善本金融理念,以场景化、数字化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及服务模式,推进建设专业队伍及综合服务生态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普惠金融新局面。

本文详细介绍了浙商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积极实践和显著成果。通过场景化和数字化服务创新,为中小微企业和农户解决了融资难题;通过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营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同时,浙商银行还通过一系列政策倾斜保证了普惠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浙商银行将继续创新,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推动普惠金融迈上新台阶。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794.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