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唱响京津冀”:公益性演出中的北京评书魅力,北京评书进津门:非遗曲艺的精彩呈现与传承

大年初三,在黄河剧院小剧场内,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评书以《胭脂》拉开“曲艺唱响京津冀”主题演出的序幕。同时提到当天白天古文化街戏楼有曲艺快闪,而这种“非遗贺新春 曲艺过大年”的活动让观众十分过瘾。文中还详细描述了青年演员叶蓬的演出情况,他作为相声名家王谦祥的弟子,此次来天津说《胭脂》是为向评书大家刘立福先生致敬,并且介绍了他学习评书艺术的经历。此外,还有年轻市民王先生赶来观看演出的事例,最后提到“曲艺唱响京津冀”将连续三天推出三地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且这些公益性演出通过文惠卡免费预约,一票难求体现出天津曲艺市场的活力和非遗曲艺的传承。

“曲艺唱响京津冀”:公益性演出中的北京评书魅力,北京评书进津门:非遗曲艺的精彩呈现与传承

在黄河剧院小剧场之中,仅仅一桌一椅,再加上扇子、手帕、醒木这些简单的道具,昨晚便营造出了一场精彩的演出氛围。这里座无虚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评书,就以经典的聊斋书目《胭脂》,开启了“曲艺唱响京津冀”主题演出那令人期待的大幕。

大年初三这一天,白天的时候,古文化街戏楼那里有曲艺快闪表演。到了晚上呢,人们又纷纷赶往非遗项目展演专场。这种“非遗贺新春 曲艺过大年”的活动安排,真的是让曲艺爱好者们过足了瘾。

“冲着书目来的,也冲演员来的。”在开场之前,黄河剧院小剧场内就有几位年轻的观众开始热烈地议论起这场演出了。当青年演员叶蓬一现身舞台,只听一声响亮的“好!”这就是天津观众给予演员充满热情的碰头好,这一声好里满是天津观众的热情欢迎。

叶蓬以一阕《沁园春·雪》作为定场诗,随着那惊天动地的醒木一拍,聊斋书目《胭脂》便开始被他娓娓道来。观众们的情绪像是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着,逐渐沉浸在叶蓬极为精彩的演绎之中。他们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而不断波动,一直到叶蓬说出“咱们下回再说”这样留扣的话语时,观众们才像是忽然从故事里“惊醒”过来,紧接着便是如雷般的掌声。

叶蓬是相声名家王谦祥的弟子呢。从2012年开始,他就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并且不断地向前辈虚心问艺,非常系统地学习评书艺术。这一次,他来到天津说《聊斋》,其实是为了向自己敬仰的前辈评书大家刘立福先生表达敬意。他还透露说:“我在北京书馆完整地说过六遍《胭脂》,才拿到天津来说。”京津两地的曲艺联系十分紧密,渊源深厚。前辈评书大艺术家刘立福先生的师爷陈士和就是从北京来到天津的。叶蓬觉得天津的一些本土书目有着更加细致、充满市井气息的特点。他深知北京评书和天津评书的根源都是中国传统评书艺术,二者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彼此之间有很多值得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年轻的市民王先生特意从滨海新区赶来。他下午在古文化街观看了天津市曲艺团上演的曲艺快闪,晚上又赶到黄河剧院小剧场继续观看演出。他说:“过年放假,更得听曲艺啊。”原来,王先生从小就跟着爷爷在各个园子听鼓曲、相声、评书等曲艺节目。他还表示之前在网上听过叶蓬的节目,不过他觉得“还是现场更过瘾,欢迎他以后常来天津。”叶蓬也向记者透露,自己有一部原创的《午夜北平》,这部作品既有北京的实事,也包含天津的风云故事,将来要是有机会的话,一定会为天津观众展示。

从昨天的北京评书专场开始,“曲艺唱响京津冀”这个活动将连续三天推出三地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展演。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都是公益性的演出,这可是市文化和旅游局、南开区人民政府、北方演艺集团联合举办的“非遗贺新春 曲艺过大年”演出活动中的重头戏之一呢。记者了解到,这三天的演出都是通过文惠卡进行免费预约的。在节前“开票”的时候,黄河剧院小剧场虽然只有近百个坐席,但是仅仅1小时就满员了。这种一票难求的盛况,充分展现了天津曲艺市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对被列入非遗项目的曲艺文化一次极为生动的展示与传承。

文章主要围绕大年初三黄河剧院小剧场的北京评书演出展开,讲述了演员叶蓬的表演、他的学艺经历以及对前辈的敬意,还提到观众的热情反应如年轻市民王先生,同时介绍了“曲艺唱响京津冀”连续三天的非遗项目展演,其公益性演出通过文惠卡免费预约且一票难求,这体现了天津曲艺市场的活力和非遗曲艺文化的传承。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7011.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