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后,在1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对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情况的介绍,包括中长期资金入市硬指标、公募基金改革、资本市场投资生态优化等多方面内容,还提及当日市场早盘走势以及外资在A股市场的情况等。
1月23日消息,红星资本局传来消息称,近日六部委携手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五个方面着手来鼓励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就在当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一场发布会,主题是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进而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在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针对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硬指标、推进公募基金改革以及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在中长期资金入市指标方面,吴清介绍《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对于商业保险资金而言,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力争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并且2025年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地,其资金规模不会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会逐步扩大规模。《实施方案》还提出,中长期资金要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像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同时明确全国社保基金要进行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吴清指出,这对于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因为考核周期短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关键因素。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避免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产生的影响。本来这些资金是用于长期投资的,但如果考核周期过短就难以做到长期投资,通过调整考核周期,能够让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更加稳定。吴清还表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是一个系统工程,下一步各部门将继续加强沟通协作。随着《实施方案》的各项举措逐步落地,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会进一步提升,投资规模也会稳步扩大,资本市场资金供应结构将得到改善,这有助于中长期资金提升长期投资回报,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更好地实现中长期资金的保值升值,促使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在公募基金方面,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买方力量,近年来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其总规模从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去年底的33万亿元。其中,以股票投资为主的权益类基金规模从2.3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权益类ETF更是突破3万亿元。吴清介绍了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的相关情况。证监会经过调研论证,已经形成初步改革方案。其中包括要进一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2025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能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元的费用。证监会将在公募基金改革上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第一是推出更多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让浮动费率产品试点转为常规;第二是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制定促进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从而更加便利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市场;第三是强化监管分类评价引导,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和长期业绩等指标在监管分类评价中的权重,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的权益类基金;第四是督促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制度,引导基金公司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大类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在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方面,吴清表示,下一步要以抓好《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为契机,秉持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努力营造更有利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市场生态。从资产端来看,要着力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岁末年初,证监会引导推动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发红包”。今年春节前的2个月,预计会有超过310家公司实施春节前分红,分红金额大概会在3400多亿元,家数、金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9倍、7.6倍。在交易端,要不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允许公募资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更积极地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等。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等方面,给予保险资管、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积极支持相关资金投资入市。并且要充分利用央行互换便利工具,会同人民银行探索实现常态化的制度安排。在机构端,推动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支持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并购重组,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一流的资本市场需要一流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通过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新质生产力、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的综合能力。在执法端,要重点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完善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行为约束,对恶意造假、严重侵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等股东和实控人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约束。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当事人承诺等制度机制,加快完善退市过程中,特别是因违法违规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另外,外资是A股的重要资金来源。证监会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外资政策,深入推进市场、产品、机构对外开放,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拓宽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支持外资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已经有26家外资控股或外商投资的证券、基金公司获批,期货公司等机构也相继获批成立。从外资参与A股市场投资交易的情况来看,截至去年底,有866家QFII获得了投资资格,外资通过QFII、沪深股通这两个渠道共持有A股大约3万亿元。可以说,外资是当前A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外资中有不少是中长期资金,包含许多全球知名的主权基金、养老金、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多年来积极参与A股市场,也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下一阶段,证监会将进一步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资的便利性,提升A股投资吸引力。一是进一步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二是丰富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供给;三是持续强化与国际投资者的沟通联系,推动解决外资机构的关切、合理诉求等,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四是加强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本文总结了六部委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方案相关情况,包括吴清在发布会上阐述的中长期资金入市硬指标、公募基金改革、资本市场投资生态优化等内容,还提到了当日市场早盘情况以及外资在A股市场的地位和未来证监会的外资政策走向等,整体展现了资本市场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影响下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