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自大年初一上映后,票房突破100亿元,口碑票房双丰收的情况。文章指出这一成绩体现了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新高度,其背后有“成都造”的厚积薄发以及全行业的支持。同时还提到中国动画电影近年来热度高、发展快,《哪吒2》等电影是挖掘传统文化与运用新技术讲故事的典范。此外,影片在海外上映展现东方审美,且全行业从各个环节全力托举,如特效、配音等方面的创新突破等内容。
来源经济参考报的消息,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自上映以来成绩斐然,票房突破了100亿元,不断刷新多项国内电影史纪录,还登顶影史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真正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工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影片本身来看,无论是大场面的打斗画面,还是充满东方美学风格的建筑,亦或是对角色人物颠覆性的刻画,《哪吒2》都展现出了中国动画制作技术的高超水准。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仿佛置身其中,体验感十足,并且能深刻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而哪吒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背后是有着多方面因素支撑的。其中“成都造”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长期积累沉淀后的爆发,同时也离不开全行业齐心协力的支持。
《哪吒2》的票房口碑双丰收,其实是中国动画电影崛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热度持续高涨,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像《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落凡尘》等影片,带来了创作方面的新风向,引领着中国观众新的观影潮流。
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副教授苟强诗认为,中国动画电影能够惊艳世界,一方面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库,另一方面是不断锤炼运用新技术讲故事的能力。例如《哪吒》系列电影巧妙地融入了三星堆文化元素,《长安三万里》则唤起了中国人文化血脉中的诗歌基因等。
《哪吒》系列电影导演饺子表示:“中国传统文化是动画电影创作的一座巨大宝藏。动画电影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时,更需要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
《哪吒2》自2月13日起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上映,2月14日起登陆美国、加拿大各大院线。其海外版海报中,哪吒手持火尖枪冲破万重巨浪,背景融合中国传统云水纹、腾龙元素,充满浓郁的东方审美意趣。
《哪吒2》配音导演陈浩提到:“在配音过程中,大家不是单纯地‘配’,而是在饺子导演的指导下,从头到尾‘演’出来的,所以才达到这么好的效果。作为配音演员,以前很多时候都是给国外动画电影配音,现在随着电影‘出海’,国外配音演员来给我们的国产动画配音,这让我们很自豪,因为这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
苟强诗还认为,将经典的中华美学观念融入当代动画电影创作中,《哪吒》《长安三万里》等电影开辟了新的可能,这会带动更多中国“国潮”动画电影走向世界,寻求世界的共鸣。
在《哪吒2》背后,“成都造”起到了集聚助力的作用。从导演到特效、配音等多个环节,有多家成都本土制作公司深度参与。这背后是成都影视产业不断完善带来的助力。
近年来,四川出台了“3个亿”的重大文艺精品扶持政策,四川省广播电视局重点打造““拍在四川”一站式影视服务体系。这些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资金量大、覆盖面广,成为影视精品创作的原动力,《哪吒2》在创作阶段就得到了重大文艺精品扶持。
动画行业是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四川特别是成都在这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从特效、配音等全产业链来看,成都有不少在动画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能产生集聚效应。
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和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成立后,聚集了动画制作、后期特效等全产业链企业,企业间协同效应明显,提高了制作效率和质量。
校企合作也是《哪吒》系列电影幕后的一大特色。在制作过程中,位于成都的四川传媒学院有不少师生参与,见证了哪吒的成长。
四川传媒学院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教授黄丹红从事相关工作及教学近20年,她表示,参与《哪吒1》《哪吒2》两部动画电影的制作后,学校可以优化课程体系,将行业前沿技术融入教学,确保学生紧跟行业发展新趋势。
黄丹红还说:“参与电影实践能强化学校的实践教学。比如在学生实践课程阶段,可以借鉴《哪吒》系列电影的项目管理经验,模拟真实工作流程,让学生掌握团队协作、时间管理和技术应用技能,还有利于引导学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融入动画创作,培养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动画人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与媒体艺术系副系主任李翔说:“四川和成都本地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从三星堆、金沙到多民族文化等,这些能为动画电影甚至影视产业提供很多灵感,可以依托在地文化进行深度开发。”
《哪吒2》取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震撼的银幕体验和视觉效果,而这背后是动画界的众多力量在全力托举。全国近140家动画公司、4000多名动画人共同参与其中。
《哪吒2》在特效制作上有质的飞跃,全片包含1900多个特效镜头,远超第一部的1800多个镜头。这不仅体现了制作团队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也给观众带来了更震撼的视觉体验。
黄丹红称,影片采用了更先进的角色建模和场景渲染技术,在流体模拟(如海水、岩浆)和粒子特效(如闪电、火焰)方面表现突出。影片制作团队自主研发了“乾坤流体引擎”,首次实现了海水体积与动态的全粒子化模拟。
导演饺子也曾说过:“我们要让观众感受到海水是有情绪的——哪吒愤怒时,浪是锯齿状的;敖丙悲伤时,水会凝结成冰晶雨。”
黄丹红还告诉记者,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画面的真实感,还赋予了场景更深的情感表达。此外,全新开发的“灵纹毛发系统”让每根发丝都成为叙事工具。当哪吒暴走时,头发从发根开始泛起赤金色裂纹,这种“能量传导”效果需要实时计算27层材质叠加。这种精细的技术应用,不仅展现了角色的情感变化,也为动画制作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记者了解到,《哪吒1》中的陈塘关与天宫是孤立的场景模块,而《哪吒2》通过“元境扫描技术”打造出拥有完整生态链的东海龙宫。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场景更加立体和真实,为观众提供了更具沉浸感的视觉体验。例如,昆仑玉虚宫的星云幻境和赛博朋克风格的天庭,都通过VR技术的辅助设计,展现了未来感与传统美学的完美结合。影片制作中引入了AI技术,用于辅助动画生成和特效制作,提升了制作效率和高质量的动画效果。
李翔认为,从视效来看,《哪吒2》是中国动画电影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因为它的特效在规模、质量以及与剧情的契合度方面都非常优秀。电影的高票房也表明好的内容在今天不会被辜负,观众心中自有评判标准。
李翔还认为,近年来,《哪吒2》《黑神话:悟空》等影片展示了中国在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步,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制作团队之一、成都声娱文化创始人唱寰宇表示,为了达到最好的配音效果,他们在成都建立了一个百万级的混音棚。“目前,在音效和配音方面,中国动画行业的软件和硬件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们也期待更多像《哪吒》一样的爆款出现。”
《哪吒2》的成功体现了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新高度,这背后是中国动画电影整体崛起的大背景,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新技术运用、众多影片带来的创作新风向等。“成都造”在其中起到集聚助力的作用,这源于当地的政策扶持、产业基础、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因素。而动画界全行业的全力托举,如众多动画公司和动画人在特效制作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也是《哪吒2》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这一成功也反映出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文化自信的增强。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