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兴安盟的养老产业发展情况,通过介绍社区幸福食堂、农村幸福院以及智慧养老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展现了兴安盟为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同时提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乌兰浩特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人们正悠然自得地下着棋,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
4月3日中午时分,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都林街腾飞社区的幸福食堂里,阵阵饭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63岁的刘海江像往常一样来到这里就餐,他开心地说道:“这里的饭菜合口极了,既干净卫生又价格实惠,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实在是太方便啦。”幸福食堂不仅解决了像刘海江这样老人的吃饭难题,更让他们从心底感受到了社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温暖。
在过去,对于兴安盟众多独居、高龄老人而言,买菜做饭成了日常生活中一道难以跨越的关卡。然而,社区幸福食堂的出现,如同一场及时雨,轻松化解了这一难题。腾飞社区幸福食堂负责人代喜东介绍说:“我们每天都会精心准备12道至14道美味佳肴,每餐全场实行15元的自助模式,确保大家都能吃得饱饱的。对于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只需花费10元;而90周岁以上的老人,还能享受一天一餐免费的福利呢。要是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还会提供贴心的送餐上门服务,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这看似寻常的午餐时刻,实则折射出兴安盟养老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兴安盟民政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刘君表示,近年来,兴安盟积极推动养老服务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通过完善服务网络、强化智慧赋能、深化互助养老等一系列举措,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保障。
春日的暖阳温柔地洒在突泉县六户镇巨昌村的幸福院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爽朗的笑声在小院里久久回荡。56岁的李连生曾经居无定所,生活漂泊不定,而如今,他在幸福院找到了家的归属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他指着院墙外的广场,满脸幸福地说:“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不仅让我们免费住上了房子,大伙还能互相照顾、彼此帮忙。晚上吃完饭,和伙计们一起去广场上运动一下,我这老腰板都感觉活泛多啦。”
巨昌村的幸福院设施十分齐全,电视、厨房、水冲厕所、10平方米仓房以及菜园等一应俱全,能够充分满足老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村里还安排村医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并组织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让幸福院真正成为了老人们的欢乐家园。
巨昌村党支部书记牟林艳介绍说:“入住这里的村民都是无房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平日里,大家打打扑克、下下象棋,晚上在广场上扭扭秧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依。”
目前,兴安盟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64个、村(社区)养老服务站435个、幸福食堂31个。同时,组建“养共体”互助小组1013个,覆盖850个行政村、163个社区,并全面开通96111为老服务热线,6个旗县市智慧养老调度指导中心也已投入运营。
在乌兰浩特市智慧养老调度中心,巨型电子屏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清晰地勾勒出城市养老服务的实时状况。
“您好,这里是乌兰浩特市智慧养老调度指导中心,请问您有什么需求?”接线员陈燕刚刚处理完独居老人贺文霞的保洁订单。接到热线电话后,她在智慧平台上一键派单,仅仅十几分钟后,系统就显示接单人员正携带清洁工具迅速赶往现场。
“现在,我很多家务都没办法独立完成了。拨打96111为老服务热线寻求帮助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上门了,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太感谢他们啦。”独居老人贺文霞对这样的服务赞不绝口。
暮色悄然降临,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肴被端上饭桌;夜色逐渐深沉,护理员贴心地为失能老人翻身叩背……在兴安盟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关于老有所依的故事仍在不断续写。这背后,离不开兴安盟全方位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的不懈努力。兴安盟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慧明表示:“下一步,我们要不断探索创新,激发兴安盟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活力,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能量。同时,搭建桥梁纽带,广泛引导盟内外社会力量及社会组织助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具温度、更有品质。”
本文介绍了兴安盟在养老产业方面的诸多举措和成果,包括社区幸福食堂解决老人用餐难题、农村幸福院为老人提供安居之所、智慧养老服务提升服务效率等。通过这些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未来,兴安盟还将继续探索创新,激发养老事业和产业活力,引入社会力量,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