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季:从碧螺春到径山茶的文化盛宴

本文聚焦清明采茶季,深入介绍了明前茶的珍贵,以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和浙江余杭径山茶为例,阐述了茶叶的采摘、制作技艺、文化内涵,以及茶产业跨界融合带来的新发展。

在这清明时节,暖风轻拂,大地复苏,茶树也在春风的轻抚下吐出嫩绿的新芽。“明前茶,贵如金”,这句古老的谚语,如同岁月的印记,深刻地道出了春茶的珍贵。那一缕穿越了千年时光的茶香,正以青春洋溢的姿态,续写着崭新的东方故事。

总台央视记者周培培感慨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宋代大家苏轼笔下的新茶,正是如今备受瞩目的明前茶。此时,在苏州的洞庭山,明前茶碧螺春迎来了采摘的黄金旺季。当地茶农们遵循着传统,在这个季节采茶,尤为讲究采一芽一叶,最终只选取那最嫩的芽尖尖。记者亲自体验,早上忙碌了两个小时,采到的茶叶还不到半斤,由此可见其产量之低。

明前茶季:从碧螺春到径山茶的文化盛宴

碧螺春,因其茶汤碧绿、形曲如螺、采于早春而得名。它的炒制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的瑰宝,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湖岸边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的万亩茶园,更是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经过一整个冬天的营养积蓄,茶山此时进入了最佳状态。茶农们介绍,初展的一芽一叶,大概需要八斤鲜叶才能制作出一斤干茶,而一斤干茶大概需要7万颗茶芽,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碧螺春的珍贵。

明前茶季:从碧螺春到径山茶的文化盛宴

苏州太湖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柳荣伟说:“果树下种的茶叶香气跟别的茶叶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了延伸产业链,当地还制作了茶点、茶果还有茶饮料,让碧螺春的魅力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现。

明前茶季:从碧螺春到径山茶的文化盛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我国第一部茶学百科全书《茶经》的作者,是唐代的“茶圣”陆羽。南京图书馆馆藏的清代刻录版陆羽《茶经》,系统地记述了茶的起源、唐代流行的制茶和喝茶方式。

明前茶季:从碧螺春到径山茶的文化盛宴

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卢勇介绍:“唐煮、宋点、明泡,从这三个关键词能够看到,茶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品饮方式。唐代一般是煮茶喝,宋代是点茶,明代朱元璋改团入散之后,开始变成今天这种泡茶法。”

明前茶季:从碧螺春到径山茶的文化盛宴

今年清明踏青,记者来到了浙江余杭,探寻这里径山茶的特别之处。

明前茶季:从碧螺春到径山茶的文化盛宴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径山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如今,当地深入挖掘唐宋茶道精髓,推出了唐代煮茶、宋代点茶、径山茶宴·茶汤会等体验项目。市民游客可以身着汉服,沉浸式体验这些项目,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明前茶季:从碧螺春到径山茶的文化盛宴

杭州市民叶欣怡兴奋地说:“唐代人喝茶还要把盐、花椒放到里面烹煮,很新奇,味道还是很不错的,闻到茶香,让我感觉回到了唐代。”游客沈丽丽也表示:“我刚刚用过护手霜,还是很清新的,带着一股淡淡的茶香,还是很新颖的。”

明前茶季:从碧螺春到径山茶的文化盛宴

“茶 ”的跨界融合让当地成功开辟出产业发展新赛道。2024年径山茶打造创新产品,带动了文旅消费,实现了上亿营收。陆羽播撒的茶种,古老树叶的新生,正在新时代绽放出跨越千年的芬芳。

本文围绕清明采茶季,介绍了明前茶的珍贵,以碧螺春和径山茶为例,阐述了茶叶的采摘、制作技艺、文化内涵以及产业发展。强调了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展现了茶产业跨界融合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发展,让古老的茶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955.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