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在蔬菜制种产业中,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小农户接受专业化服务,推动产业发展,并在种植业领域全面推广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节本增产增效的情况。
近日,在河南省济源王屋镇柏木凹村,蔬菜制种户翟国祥再次来到自家的制种田,仔细查看种苗的生长状况。他满脸满意地说道:“还是合作社育的苗好。”
翟国祥口中的合作社,正是柏木凹村瑞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济源,像这样专门为蔬菜制种农户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一共有18家,另外还有12家蔬菜种子生产企业。这些组织和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十分全面,涵盖了整地、育苗、采收、加工等蔬菜制种的多个重要环节。
济源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其山区和丘陵的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当地的蔬菜制种面积接近7万亩,然而,由于受到山区生产条件的限制,蔬菜制种的机械化程度并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制种的效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济源聚焦蔬菜制种的关键环节,尤其是针对育苗、采收等小农户存在“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情况,因地制宜地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济源还出台了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小农户逐步接受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的服务。
自2022年以来,柏木凹村瑞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统筹利用各级各类资金,建起了30座育苗大棚。在济源绿茵种业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开展集中育苗工作。这些培育出来的种苗,不仅能够满足本村制种户的需求,还可以供应给周边村的制种户。
早在2018年,济源就以绿茵种业公司为龙头,组建了省级蔬菜制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这个联合体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产业联盟。
为了引导更多农户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济源专门列出专项资金,对农民进行补贴。与此同时,济源严格选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它们签订服务合同,并对服务情况进行监督质检、核查验收,开展绩效评价,以此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目前,济源蔬菜制种产业全部采用“公司 + 基地 + 农户”“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社会化运作模式,实现了100%订单生产。社会化服务覆盖了耕作、育苗、植保、采收、加工等多个产业环节,其中种子精选加工率达到100%,综合机械化率达70%,集约化育苗供应率、统防统治覆盖率均超过50%。通过关键生产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济源蔬菜制种产业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除了在蔬菜制种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外,济源还在种植业领域全面推广社会化服务。目前,济源年托管土地30余万亩,服务农户1.5万户。共培育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50家,其中农机服务组织120家,植保服务组织23家,农资供应服务组织7家。随着社会化服务组织业务的不断开展,有效地推动了济源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实现了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济源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蔬菜制种产业中解决了山区生产条件制约、机械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实现了产业的高效发展,包括提高机械化率、降低劳动强度等。同时,在种植业领域全面推广社会化服务,推动了农业节本增产增效,促进了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