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一家社区打通小门方便老人就医,以及社区在养老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包括与医院合作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打造特色功能区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入医疗资源深化“医养融合”实践等。
近日,记者在淮安的一家社区进行走访时,社区后院一扇看似毫不起眼的小门,成功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据了解,这扇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直接通往淮安八十二医院。从这里出发,仅仅5分钟的时间,就能顺利到达医院的就诊室。对于社区里的老人们而言,以往从小区外绕路去看病,过程繁琐又耗费精力,而现在有了这扇门,看病就医变得简单了许多。这小小的一扇门,极大地为社区内千余位老人提供了便利。
空巢老人闵庆生在谈及这扇小门时,不禁竖起了大拇指,他感慨地说道:“年纪大了,身体的毛病也多了起来。你可别小看这一段路,我们平常绕一圈那可真是要费大工夫。”
淮安市清江浦区健康路社区党委书记夏梦向记者介绍,社区考虑到辖区内独居老人居多的情况,便萌生了打通这道门的想法。这道门不仅缩短了老人们去医院就诊的距离,还让他们无需再行走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看病就诊变得更加方便、安全。
夏梦还表示,社区通过文明大走访进行摸排,发现辖区内60岁 - 70岁的老年人有558名,70岁 - 80岁的老年人有412名,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61名,老年人口占比达到了16.9%。由此可见,社区的养老问题尤为重要。
原来,从2024年开始,社区就与淮安八十二医院展开了合作共建,共同探索“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而淮海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打通的这扇小门,已经为1000余名老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社区的建设方面,夏梦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介绍道:“这里是助餐点,每天都会供应荤素搭配的午餐。接下来,我们还会引进本地品牌‘周三包子’,确保老人们一日三餐既营养又健康。”除了助餐点,社区内还有窗明几净的多功能活动室、设施齐全的健身区、课程丰富的彩虹艺术课堂等,一共12个特色功能区。这些功能区为老人们打造出了轻松、舒适的休闲空间,极大地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社区的手工串绳室里,奥运冠军董洁的妈妈庄素红正在耐心地为老人们讲解穿线技巧,让老人们重新找回了针线活的乐趣。墙上的白板上,写满了每周安排的手工工艺课程,展柜上陈列的荣誉证书则见证着他们的工作成果。庄素红自豪地说:“女儿现在在国家队训练,我和老公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每天过来带着老人们做手工,大家都很信任我,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为了进一步深化“医养融合”的实践,健康路社区积极整合辖区内优越的医疗资源,将八十二医院的老年保健诊疗、护理康复、心理疏导等资源引入到社区居家养老站点。每周三,社区会为老人们提供专家坐诊、相关药物配送、上门巡诊等医疗服务,同时还配备了一键呼叫紧急救援、智能健康监控设备,让“互联网 + 医疗”“互联网 + 护理”等模式惠及更多的老年人。
本文围绕淮安健康路社区在养老方面的创新举措展开,一扇小门方便了老人就医,社区与医院合作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打造特色功能区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入医疗资源深化“医养融合”,全方位提升了老人的生活质量,体现了社区对养老问题的重视和积极解决的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