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智谱在大模型领域的一系列动态,通过《科创板日报》记者与智谱CEO张鹏的对话,深入剖析了智谱在技术路径、商业模式、战略布局等方面的抉择,包括Agent战略升维、坚持预训练大模型以及生态扩张等内容。
在当今新经济的浪潮中,众多创业者犹如璀璨星辰,他们所创办的公司形态各异。有的公司已然成为独角兽企业,声名远扬;有的则刚刚启动种子轮,正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家喻户晓,引领行业潮流;有的长期低调行事,默默耕耘;还有的正从微小之处崛起,展现出无限潜力。他们是中国新经济的微观脉搏,是这轮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微观主导者与实践者。成千上万个来自不同行业的他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推动变革的强大洪流。
由财联社和《科创板日报》联合发起的 “连线创始人/CEO” 栏目,将目光聚焦于创新创业型企业。该栏目以企业创始人/CEO的访谈为一手信源,致力于让成长中的创业公司走入公众和市场的视野,同时发掘最新的技术和产业趋势。
《科创板日报》4月4日讯(记者 李明明)在刚刚过去的3月,智谱在国内大模型 “六小虎” 中表现突出,似乎已经跑出了领先身位。
3月初,智谱先后官宣了与杭州、珠海以及成都等地的战略合作,成功获得了18亿元规模的融资。月中,股改动态传出,这为智谱的资本市场规划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到了月末,智谱再度发布业务动态,在中关村论坛上推出了首个Agent产品 “AutoGLM沉思”,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然而,随着这些密集的高调动作,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融资、改制、发布新品等举措,究竟是智谱应对行业变局的应激反应,还是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系统性布局?来自多地国资的大额融资款将投向哪些业务领域?在B端和C端频频发力的情况下,是否意味着预训练优先级的弱化?
带着这些疑问,《科创板日报》记者与智谱CEO张鹏展开了深入对话,试图了解这些密集动作背后,智谱在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上的战略抉择。
访谈过程中,张鹏神色轻松、语气轻快,完全没有因DeepSeek的突袭而乱了阵脚。他明确表示,AGI依然是智谱的终极目标。“但实现目标的路程长、成本高,智谱走在前面需要加大投入。”
Agent战略升维
基础模型的迭代和成本降低,让行业内外对Agent的爆发充满了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谱带着 “AutoGLM沉思”(以下简称 “沉思”)加入了这场激烈的竞争,其在Agent领域的战略布局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智谱很早就开始了对Agent领域的布局,甚至早于海外AI巨头OpenAI和Anthropic。智谱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Phone Use(AutoGLM),几乎与Anthropic在同一时间发布了Computer Use。
AutoGLM于去年10月发布,是一个在手机上可以执行长达50多步action(操作)的大模型智能体。而此次推出的 “沉思”,背后依托的实际上也是AutoGLM的能力。
这种对Agent的率先布局,与智谱的AGI实现路径密切相关。与行业普遍将Agent视为独立赛道的做法不同,张鹏在采访中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Agent是智谱探索AGI实现中的其中一个环节。
“我们在2023年就开始了对Agent领域的投入,当时行业内还在拼基座模型。这样的安排也和我们整体的AGI实现路径有关,从L1的预训练到L2的对齐和推理、L3的工具使用包括Agent的使用,一级一级路径延续上去,才会产生本次推出的 ‘沉思’。”
值得一提的是,在Agent的研发过程中,智谱发现,不仅是大模型的预训练和后训练存在Scaling Law(规模定律),Agent也存在类似的定律。通过扩展训练时的Inference Compute(推理计算),Agent展现出了更强的性能。
此外,在Agent Scaling Law的基础上,智谱还进一步发现了Agent也存在能力涌现。张鹏举例称,尽管智谱在训练过程中从未教给 “沉思” 访问某网站,但当发送指令 “收集昨天关于具身智能的相关研报” 时,“沉思” 能够规划出通过访问该网站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顺利操作了网站。
谈及下一代Agent的核心能力,以及AutoGLM系列未来的迭代方向是否包括多模态或者具身智能时,张鹏表示此前也曾与张钹院士对此展开探讨。“关于Agent的核心能力无非是两种,其一还是模型本身的能力,包括底层的语言、多模态和推理能力;其二即感知环境和环境智能交互能力,也就是Agent强调的沟通交流能力。这两点我认为是智能体能够在应用层面爆发、并落地产生实际效果的两个核心价值。多模态内容事实上也包括在这里。”
随着Agent能力的不断演进,其与硬件结合的想象空间也越来越大。张鹏对《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AutoGLM最早就是应用在手机端,而 “沉思” 则是Agent能力在PC上的迁移。除此之外,Agent在眼镜、车载以及平板等设备,甚至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都可以成为Agent的接入点。
“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同类型的设备,交互方式也不一样,比如眼镜依赖语音交互,就需要引入全新的模态。所以,当前阶段,接入Agent远非简单地 ‘插入芯片、接入现成的SDK’ 那么容易,这种 ‘即插即用’ 的便捷性仍是未来愿景,当下还无法实现。”
从公司战略布局的角度而言,张鹏表示,“沉思” 的上线及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并不代表公司Agent的战略有巨大的变化,只是当下公司认为Agent已经进入到一个可以有更大规模的应用和落地的阶段。“这与此前预判2025年将是Agent爆发之年的观点一致,而这也已成为行业共识。可以理解为是Agent整个研发路径、战略上的一种强调和加强。”
据悉,作为 “六小虎” 中第一家押注AI Agent的公司,智谱最新发布的 “沉思” 已经可以帮助用户实现盈利。智谱 “秘密” 近期开展了一项测试:运营一个专注生活科普的小红书账号,其中所有内容由 “沉思” 生成。3月30日,这个5000粉丝的账号迎来了第一笔商单,收入500元。
对于未来的新应用形态,尤其是智能体的应用形态,张鹏认为,仍将会回归到模型上。“这也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模型即场景的概念,未来很多的应用会以模型为核心,包上一个很浅的或者很薄的产品化、应用性的壳就会变成一个产品。模型能力一旦提升,产品能力就会得到提升,这是很典型的新应用范式的变化。”
坚持预训练大模型
可以看到,智谱目前越来越多地把重心放在大模型的应用落地上。与此同时,此前有消息称,大模型几个主要玩家中已有部分开始逐步放弃预训练模型,缩减了预训练算法团队人数,业务重心转向AI应用。由此,智谱在预训练方面的规划也成为关注焦点。
对此,张鹏回应称,作为基座模型厂商,预训练是公司一定会坚持的事情。“预训练仍然很重要,虽然现阶段其关注度不那么高,但是后面的RL(强化学习)或者各种方法也好,本质上还是依赖预训练所带来的基座模型天花板,预训练里面的问题以及待研究的点非常多。”
DeepSeek爆发之后,大模型创业企业如何调整生态位和应对策略是绕不过的话题。张鹏重申,开源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而DeepSeek主要对商业化市场产生影响,比如说市场可能认为开源免费的模型就可以节省投入。
“但是历史经验表明,开源并不等于完全免费,还会涉及企业后期技术人员的投入、维护成本,以及将DeepSeek做本地化部署等。当下,大家已经清醒过来,意识到开源免费并不等于真正的免费。”
但他也坦言,目前,智谱的商业策略和服务模式已经做出相应调整,模型即服务的模式会真正落地。“过往的模式所有关注点在模型本身上,但是企业或者用户如何使用好模型是大家面临最大的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说,需要双方共同打磨模型落地的方案,弥补中间的差异。”
张鹏总结,在这样的前提下,开源不开源、免费不免费,本身已经不是特别关键的问题。开源旨在加速大模型落地应用,而商业模式则会灵活调整。
据悉,智谱将于4月14日开源推理模型GLM - Z1 - Air和基座模型GLM - 4 - Air0414,并于近期陆续上线bigmodel.cn。上述模型是智谱新推出的AI Agent “沉思” 背后的模型。
生态扩张:从地方到全球
智谱的城市合作图谱以及融资能力,无疑是其作为大模型 “六小虎” 最重要的标签之一。仅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智谱就集齐了杭州、珠海、成都三地国资,总计融资额超18亿元。
对于融资的安排,张鹏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这与智谱的AGI战略息息相关。“公司判断实现AGI的路程还很长,需要大量技术探索和研究投入,而这个过程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创新探索的试错成本相对会增高,这是不可避免的。而不管智谱融了多少钱,拿了多少收益,其实都是通往AGI道路上的盘缠。”
在收益方面,张鹏透露,智谱目前也获得了较大进展。“智谱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进产业化、商业化落地,目前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资源的倾斜。去年增长超100%,今年预计市场呈十倍以上增长,公司会调整模式路径,保持商业化落地速度和效益。”
融资款来自各地国资的事实,也引发了行业内外对智谱与各地政府合作实际落地的关注。对此,张鹏表示,在人工智能方面,各地政府都有自己的布局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许多其他地方智谱也都有接触和了解。
“比如在珠海,我们和珠海龙头企业华发集团联合搭建首个城市级GLM大模型空间——‘智谱 珠海华发空间’,将智谱一系列语言、多模态等端侧模型部署到各个设备。类似的落地还有很多。” 张鹏如是说。
《科创板日报》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在城市生态方面,智谱凭借其GLM大模型自主、安全、低幻觉等特性,成为了各城市选择的重要模型厂商。
在生态扩张方面,除了不断扩大在国内的政企合作版图之外,智谱的脚步还已经迈向海外。
近日,智谱发布了出海的最新进程。在2025中关村论坛上,其与来自东盟十国及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十位代表,共同见证了由智谱主导发起的 “自主大模型共建联盟” 的成立。该联盟旨在帮助 “一带一路” 国家建立自主AI,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可控,其中,有一部分联盟成员已经是智谱的客户,智谱在帮助其构建国家级大模型。
张鹏称,公司从2024年开始布局出海业务,但暂时还未在海外具体某一个领域或某个行业具体落地。
“目前,全球范围内,除中美之外,海外对于大模型新一轮AI技术的接受、落地、研究、应用等方面还处于非常早的阶段。所以,海外的需求还是处于大约国内两年前的状态,即希望构建自己国家AI的所有技术能力,包括基础设施。在这方面,我们是真心实意地帮助大家构建自己的自有、可控、安全的能力,这也是智谱出海一贯的策略。” 张鹏如是说。
本文围绕智谱在大模型领域的发展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在3月的密集动作,包括融资、股改、发布新品等。通过与CEO张鹏的对话,深入剖析了智谱在Agent战略、预训练大模型以及生态扩张等方面的战略布局。智谱坚持以AGI为终极目标,在技术研发和商业布局上进行了系统性规划,未来将在国内外市场持续发力,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