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检察院对一起以“代缴交通违章罚款”为幌子,实则伪造公文印章的犯罪案件提起公诉的事件。详细介绍了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法、警方的侦破过程以及法院的判决结果,最后检察官提醒公众要通过正规渠道处理交通违法。
近日,徐汇区检察院提起了一起令人瞩目的犯罪案件公诉。这起案件中,被告人穆某等三人打着“代缴交通违章罚款”的幌子,实际上却干着伪造公文印章的违法勾当,他们通过篡改处罚结果、制作虚假证明来谋取私利。
时间回溯到2023年,穆某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他打起了伪造交警处罚决定书的主意,向客户谎称可以帮助他们降低罚款金额或者减少扣分,然后从中收取高额的费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穆某通过二手车群结识了掌握绘图技术的余某某。他要求余某某篡改《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的内容,每完成一单就支付8至20元的报酬。余某某到案后坦白,虽然他心里清楚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由于觉得“来钱快”,还是选择了铤而走险。他不仅帮忙篡改处罚决定书,甚至还协助伪造公司印章证明,为他人处理违章。
在犯罪过程中,被告人使用绘图软件修改处罚结果,以此来骗取客户的信任。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行为,穆某还勾结了私刻印章的黄某某。黄某某以30元/枚的价格为穆某伪造企业公章,而且每完成一单就会销毁印章,妄图以此逃避警方的追查。穆某等人通过篡改处罚结果,比如将原本的“警告”改为罚款100元,或者修改扣分记录,骗取了不少网约车车主的钱款。这些车主因为担心公司的追责,选择私下里“走捷径”,结果陷入了穆某等人的陷阱。
2024年7月,徐汇交警在窗口查处“买分卖分”行为时,顺藤摸瓜,最终锁定了穆某团伙。经过检察机关的审查,穆某等人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公司印章的行为,严重干扰了行政执法,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法院最终依法作出判决,以变造公文罪、伪造印章罪判处穆某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余某某、黄某某也分别获刑一年和六个月,并处罚金。
承办检察官在此提醒广大市民,买卖、变造公文或印章都属于刑事犯罪。部分车主为了图省事找“黄牛”代缴罚款的行为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交通违法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处理,千万不要走捷径,去寻求“黄牛”进行“代办销分”“买分卖分”。如果轻信“黑中介”,不仅可能遭遇诈骗,还可能因为参与违法活动而被追究责任。这起案件再次给公众敲响了警钟,法律的红线是不容触碰的,任何企图“钻空子”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本文围绕徐汇区一起以“代缴交通违章罚款”为幌子的犯罪案件展开,介绍了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法、被侦破过程以及法院判决,强调了此类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后果,提醒公众要通过正规渠道处理交通违法,勿触碰法律红线。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