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一周年的成果,特别是聚焦于京津冀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情况。记者实地探访天津武清京清汽车产业园,通过讲述产业园内企业的发展故事,展现出京津冀在汽车产业协同方面的优势,如区位优势带来的便捷交通、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抓住发展机遇创造的新布局等。
今年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十一周年,北京青年报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一周年特别策划——首都都市圈引领纵深协同”。
在这十一年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通勤圈”日益便捷,“功能圈”不断完善,“产业协同圈”带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三地携手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动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北京青年报记者深入产业园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地进行实地探访,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画面。
2月13日上午,在天津武清京清汽车产业园内的一家汽车车灯企业生产车间,无人运输车沿着预设轨道,将精密部件运至指定位置。两米多高的机械手臂正在组装车灯部件。这里生产的车灯,最快不到两小时就能出现在北京的汽车生产线上,与京津冀三地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共同组成崭新的新能源汽车。武清京清汽车产业园是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记者实地探访该产业园,试图揭开京津冀汽车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的秘密。
凭借区位优势,产品能在两小时内送达北京用户。例如小米SU7新能源汽车,其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产自北京,车灯、座椅、变速箱来自天津,蓄电池、行李架源于河北。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像这样京津冀三地共同打造一辆车的案例越来越多。
去年11月22日,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正式启动,规划总面积达8000亩,由北京顺义李遂镇工业区、天津武清京清汽车产业园、河北廊坊安次高新园共同构成。
保光(天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高森认为,公司所在的武清京清汽车产业园参与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既发挥了本地优势,又迎来了广阔机遇。他说:“我们这儿与河北廊坊仅隔一条街,很多员工都是廊坊人。从公司开车几分钟就能上京沪高速,去北京、天津、保定等地都很方便。武清区位于京津冀三地交汇点,我们京清汽车产业园更是交汇点中的交汇点。”
京清汽车产业园企业管理部部长李炳华介绍,京清汽车产业园北连北京通州区,西接河北廊坊开发区,附近有京沪高速、京津高速出入口,交通十分便利,吸引了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前来投资建厂。
海纳川海拉(天津)车灯有限公司是一家北京公司2016年投资成立的子公司。其经理甄明明称,2016年母公司打算扩大生产规模,沿着京沪高速寻找厂址,最终选定在京清汽车产业园建厂。他说:“我们的主要客户是北京奔驰,从武清生产的车灯装车后,很快就能上京沪高速,不到两小时就能到达北京奔驰亦庄生产线。汽车生产连续性要求高,这就要求企业与客户及时沟通。如果客户有问题,我们的员工开车40分钟就能到客户工厂解决。”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加上京津冀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公司年产值从投产初的9000万元增长到如今峰值8.9亿元,增长近10倍。
在人才资源利用方面,保光公司从“一穷二白”发展到拥有多项专利。高森介绍:“公司建立之初,靠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经过优秀研发人才的努力,所有生产技术实现国产化,还自主研发了数十项专利,很多产品出口海外。”公司主要生产汽车车身用密封、阻尼、隔音、补强用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能提升车辆驾乘舒适度,以前是合资品牌汽车的“标配”,现在在国产汽车上也广泛应用。
保光公司厂房内有12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有研发人员调配高分子原料,技术人员操作精密仪器做试验。高森表示,京津冀高校众多,北京科研能力很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高校专家帮公司解决技术难题,公司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工作机会,公司研发人员也到高校分享经验。不少京津冀高校学生结合在保光公司的实习经历完成毕业论文,很多毕业后到公司工作,提升了公司研发能力。武清区近年来积极推动49家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促成103项产学研合作项目、77项成果转化,“京津研发、武清转化”格局正在加速构建。
环京津一小时生活圈的形成助力京清汽车产业园企业发展。武清有城际铁路20分钟到北京南站,还开通北京武清通勤“定制快巴”。甄明明说:“我们公司很多员工住北京,早上从北京出发,走京沪高速一个多小时到公司上班,也有不少员工来自河北廊坊。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使我们这家天津公司能吸纳三地优秀人才。”
2024年,京津冀地区汽车产量达285万辆,同比增长11.8%,其中新能源汽车67.6万辆,同比增长154%。目前,京津冀三地汽车产业产值超8400亿元,成为京津冀制造业的“首位产业”。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京清汽车产业园相关企业带来广阔空间。
李炳华认为,随着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启动,京清汽车产业园未来发展潜力无限。2025年武清区将加快园区拓区、三地联合招商工作,深化与小米、理想、北汽等的对接合作,聚焦汽车电子、动力系统、智能驾驶等重点赛道,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补强研发环节和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体系,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李炳华表示,京清汽车产业园正在积极对接北京顺义李遂镇工业区与河北廊坊安次高新园,采访当天下午他就要参加与北京、廊坊合作单位的论证会,通过共同谋划、招商、建设,共创京津冀三地共造一辆车的美好未来。
高森表示:“公司已感受到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的红利。三地管委会沟通时,给我们带来与京冀汽车企业深入交流机会,我们正在和多家北京汽车企业协商,计划今年扩大客户范围,为发展做准备,也希望为京津冀共造一辆车贡献力量。”(文/本报记者屈畅 摄影/本报记者柴程)
本文总结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一周年在汽车产业方面的协同成果。从区位优势、人才资源利用和抓住发展机遇三个方面,阐述了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体现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汽车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