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到中华”活动:展示民族融合与产业升级的精彩,赤峰“到中华”交流项目:留学生惊叹民族文化与养殖技术

本文围绕民族画报社主办的“到中华”国际交流项目在内蒙古赤峰的举办展开,详细描述了中外师生在活动期间的参观经历,包括文化场所和特色产业园区,展现了赤峰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产业发展,以及中外师生的深刻感受。

在3月28日至30日期间,由民族画报社主办的“到中华”国际交流项目在内蒙古赤峰盛大举行。此次活动精彩纷呈,中外师生们踏上了一段难忘的赤峰之旅。

活动中,中外师生们参访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他们走进巴林右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来到赛罕乌拉自然博物馆,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参观赤峰博物馆,领略历史文化的厚重;还走进临潢家园社区,感受当地的社区生活。这一系列的参观活动让中外师生们不禁感叹“不虚此行”。

赤峰“到中华”活动:展示民族融合与产业升级的精彩,赤峰“到中华”交流项目:留学生惊叹民族文化与养殖技术

3月29日晚,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来自老挝的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王姗受邀上台,与蒙古族学生共同演奏马头琴,悠扬的琴声回荡在空气中,展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王姗对这次活动中的民族文化体验印象深刻。她感慨地说:“牧骑队成员一专多能,唱跳弹拉样样精通,这里民族文化的完善保存让我吃惊。”尤其是讲述“三千孤儿进内蒙”的小品表演,让她和来自越南的同学黎道重深受触动,两人相视垂泪,甚至用完了一整包纸巾。

除了文化方面的体验,活动期间,中外师生还到访了赤峰现代农业产业园、肉羊产业园等当地特色产业园区。他们品尝了奶皮子、奶豆腐等独具特色的乳制品,了解了肉牛“公司 + 养殖户”的创新经营模式以及前沿的种羊繁育技术。

记者在肉羊产业园进行了深入了解。进口种羊虽然价格高昂,但经过科学配种、舍饲繁育并大规模推广后,能够有效改良当地羔羊品种,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当地养殖户的增产增收。产业园占地超140亩,羊舍整齐有序,羔羊健康活泼。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北方民族大学留学生北兴华(Daurov Khamza)看到这一幕,当即给家人拨去视频电话。

北兴华曾经从事畜牧养殖行业,他对这里的养殖情况十分关注。他说:“这里的羊很干净,健康活泼。我有很多关于养羊的问题,想要和老板交流。”在得到解惑后,他不禁赞叹:“还是中国的养殖技术发达。”

赤峰“到中华”活动:展示民族融合与产业升级的精彩,赤峰“到中华”交流项目:留学生惊叹民族文化与养殖技术

3月29日,北兴华在巴林右旗肉羊产业园与种羊羊羔合影留念,脸上洋溢着对这次参观的满意和对中国养殖技术的认可。

中南民族大学刘虹老师也对这次赤峰之行有着深刻的感悟。她表示:“内蒙古已经不止蒙古包、草原、歌舞,有了自己的经济‘金’名片。”本地传统特色产业结合新技术、新经营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自刚果(金)的鲁安(Ilunga Andre Murhabazi)将“团结”选为此行的“关键词”。他说:“即便是有不同语言,不同民俗风情,不同自然风光,大家都紧紧团结在一起,我很震撼。”此次出行也拓宽了他对中国了解的边界。

本次“到中华”国际交流项目在内蒙古赤峰成功举办,中外师生们通过参观文化场所和特色产业园区,深入体验了赤峰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产业发展。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让外国友人对中国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国发展的活力。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289.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