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消化内科团队成功实施院内首例内镜下黏膜下挖除术(ESE),介绍了手术患者情况、ESE手术的原理、适应证,还提及了该医院消化内科开展的其他诊疗项目。
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从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传出。该院消化内科团队成功完成了院内首例内镜下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医院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创诊疗领域迈出了坚实且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正式迈上了全新的台阶。
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这台具有开创性的手术现场。一位61岁的王阿姨,因上腹部时常感到不适前来医院就诊。经过专业的胃镜检查,医生发现王阿姨的胃部存在一处约1.2×0.6cm的黏膜下隆起。为了进一步明确病情,医疗团队紧接着为她安排了超声胃镜检查,初步考虑该病变为“平滑肌瘤”的可能性较大。
在与王阿姨及其家属进行了充分且细致的沟通后,详细告知了手术的相关情况、风险以及预期效果等信息,医疗团队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为她实施了内镜下黏膜下肿瘤挖除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每一个操作环节都精准无误。术后,通过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平滑肌瘤”。经过一段时间精心的术后康复治疗,王阿姨身体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那么,究竟什么是内镜下黏膜下挖除术(ESE)呢?它是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在手术中,医生通过内镜直视,运用专业的手术器械小心翼翼地切开病变表面的黏膜,让病变充分暴露出来,然后完整地将其剥离,最后使用金属钛夹等工具仔细地缝合创面。这种手术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患者无需进行开腹手术,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并且还能很好地保留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值得一提的是,内镜下黏膜下挖除术(ESE)属于内镜下四级手术,也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如间质瘤、平滑肌瘤、类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的全新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诸多显著优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进行内镜下黏膜下挖除术(ESE)。该手术的适应证包括:肿瘤直径小于5cm;肿瘤呈腔内生长;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无远处转移;超声内镜下显示边界清晰,回声均匀的间质瘤可行内镜下黏膜挖除术治疗。
目前,市二医(金阳医院)消化内科的诊疗技术十分全面。除了常规开展普通及麻醉胃肠镜检查外,还积极开展了胶囊内镜及多项内镜下治疗术。例如鼻空肠置管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营养支持;内镜下止血术,可以及时挽救因消化道出血而生命垂危的患者;支架植入术,帮助解决管腔狭窄等问题;管腔狭窄扩张术,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异物取出术,轻松取出患者误食的异物;胃肠息肉EMR,有效切除胃肠息肉;消化道肿瘤ESD,为消化道肿瘤患者带来希望;ERCP,用于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VL及EIS,预防和治疗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内痔硬化及套扎治疗术,解决内痔问题;消化道早癌精细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癌症,提高治愈率。而且,周一至周日均可预约检查,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本文介绍了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实施首例内镜下黏膜下挖除术(ESE),阐述了手术案例、ESE手术原理及优势、适应证,还列举了该科室开展的其他诊疗项目,体现了医院在消化道疾病诊疗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全面服务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