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上以“资本赋能:Bio - AI驱动生命科学新生态”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展开,详细探讨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逻辑,分析了技术驱动、政策与支付端等因素对该产业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上,一场主题为“资本赋能:Bio - AI驱动生命科学新生态”,聚焦医疗健康产业投资逻辑的圆桌论坛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来自多家一线投资机构,且身为H50青年理事的投资人们齐聚于此。他们围绕技术驱动、政策导向、资本布局、生物实体创新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共同勾勒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图景。
多位与会嘉宾向记者表示,AI热潮的兴起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场景创新和技术迭代。未来,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正从“效率提升”迈向“价值创造”的范式转移。
技术驱动的产业重塑:AI引领新浪潮
论坛嘉宾在分享过程中普遍提到,AI、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将成为未来五年医疗健康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其影响不仅体现在研发流程的优化上,更会对商业模式进行颠覆性的重塑。
国方创新合伙人韦亚光指出,近期A股和港股资产的反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DeepSeek等AI平台的出现,使得中国资产信心得以回归。自2015年以来,AI与医疗的结合已从影像筛查拓展至AI制药等领域,其核心价值也从简单的“效率工具”转变为“生成式工具”。
韦亚光还表示:“当AI从效率工具进化为价值创造引擎时,支付端的接受度将不再是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他认为AI制药的商业化拐点即将到来,关键在于从“提高效率”转向“创造价值”,比如利用生成式技术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对于当前AI项目估值火热的情况,弘盛资本创始合伙人江厚佳发出了警示。他认为AI医疗等热门概念容易引发一二级市场的估值泡沫,企业最终还是要依靠收入与利润来证明自身价值。
在当下一二级市场融资困难、IPO退出方式遇冷的阶段,江厚佳强调应更加关注企业的现金流水平。同时,他鼓励企业结合AI等新技术,对原创的研发模式或商业模式进行降本增效,以创造良好的并购或退出交易机会。
松禾资本合伙人张冲则表示,除了AI技术,国内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技术迭代也已接近全球前沿水平。CAR - T疗法的商业化突破以及mRNA技术的本土化应用将成为下一波浪潮的核心。
他进一步分析,细胞和基因治疗赛道目前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海外人员的入口放开,例如外籍科学家在华创业限制松绑;二是全球前沿新技术有机会通过license in的方式落地,如科济药业引入Ucar - T技术;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张冲还提到:“细胞治疗的审批速度与海外趋同,从中美两国新药审批的效率来看,两地CGT新药上市数量基本接近1:1的比例。这给CGT行业带来了更多的信心和活力,也让国内的VC更加敢于布局早期项目和初创公司。”
政策与支付端的双刃效应:进口替代与创新分层
医保控费与集采政策的持续推进,正在加速医疗行业格局的分层演化。嘉宾们认为,政策压力既是挑战,也是筛选头部企业的筛选器,创新产品的支付环境正在形成分层市场。
博行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垒分析,过去几年医疗行业一二级市场较为冷淡,主要原因是支付端增长承压。从政策延续性来看,控费趋势基本不会改变,但这对行业而言未必是坏事,集采对国产头部企业的利好效应显著。
陈垒表示:“当进口替代尚未完成时,控费政策实际上为国产企业提供了以低成本快速占领市场的窗口期。一旦进入国内企业内卷阶段,价格战将不可避免,此时唯有持续创新才能维持利润空间。”
鼎晖创新与成长基金高级合伙人高洁亮认为,集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医疗行业竞争格局的分化,细分赛道头部公司会获得更快的发展机遇,加速行业分化。他认为创新药出海、AI医疗、生物制造、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及行业并购整合等几大方向将是未来5年行业的重要“指南”。
此外,高洁亮提出医疗投资应助力提升基层医疗可及性。例如,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疗效,降低成本,惠及基层医疗。他补充称,集采政策下两类企业会保持高速增长:一是具备先发创新优势的企业,二是市场占比处于头部的进口替代企业。
江厚佳也提到,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投资人更关注企业现金流与退出路径。他提出兼具医疗属性与消费需求的产品(如控糖减重、母婴消费及宠物医疗),这类项目能通过稳定销售维持健康现金流。
未来五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将进入技术驱动、政策适配与资本赋能的深度协同期。一方面,估值泡沫将逐渐出清,同质化竞争会加剧;另一方面,AI、CGT等技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医疗健康行业的未来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资本、政策与社会价值的深度融合。
从细胞治疗到AI制药,从集采压力到出海红利,从数据治理到普惠医疗,每一条赛道都在重塑行业规则。对于投资人而言,唯有在技术洞察、政策预判与组合管理中找到动态平衡,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捕捉确定性增长。
本文通过对2025中关村论坛上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圆桌论坛的分析,阐述了技术驱动和政策与支付端对该产业的影响。未来五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将在技术、政策和资本的协同下发展,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投资人需在多方面找到平衡以获取增长。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