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街道黑窑厂社区的“流动议事厅”在四平园小区开张,召开了首场“板凳议事会”,聚焦文明养犬治理难题进行讨论。同时介绍了社区推出的“板凳议事会”协商共治模式,以及该模式在推动基层治理、促进邻里交流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春日宜人的时光里,陶然亭街道黑窑厂社区精心筹备的“流动议事厅”别具一格地在四平园小区正式开张。现场,一把把整齐摆放的折叠凳,两块显眼的移动展板,吸引着居民们纷纷前来。大家在树荫下自然地围坐成一个温暖的圆圈,畅所欲言,既说着生活中的困难,又交流着各自的看法,还积极地提出宝贵建议,温馨的氛围中话着家常,其乐融融。
在四平园小区3号楼南侧小广场,10余名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召开了首场“板凳议事会”。此次议事会聚焦于文明养犬提示牌安装选址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且深入的讨论。这场特别的议事会,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席台,也没有提前准备好的发言稿,大家完全处于一种平等、自由的交流环境中。而它的召开,更是拉开了社区“聚邻绘”“YAO・享幸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建设的精彩序幕,汇聚起多元的力量,致力于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公事、共事和家事。
15块提示牌“议”出文明公约
首场议事会将重点放在了文明养犬治理这一难题上。在“小板凳”议事会的现场,居民代表们和社区工作人员亲密地围坐在一起,就15块提示牌的安装位置问题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讨论。居民们积极踊跃,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人提出:“居民活动区周边,尤其是老人、孩子日常活动区域要重点提示牵绳,这样能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安全。”还有人建议:“绿化带转角处需增设清理粪便标语,提醒养犬居民及时清理狗狗粪便,维护小区的环境卫生。”大家热情高涨,畅所欲言,现场气氛十分融洽。社区工作人员则认真细致地记录下居民们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并且决心将这些“金点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际举措,为改善小区文明养犬环境贡献力量。
居民王阿姨在会上积极表态:“我非常支持社区推行文明养犬新模式。作为一名养犬居民,我一定会自觉遵守文明养犬规定,以后遛狗的时候,我一定会带上‘文明两件套’——牵引绳和拾便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一起营造和谐、友好、安全的居住氛围。”
“小板凳”架起党群连心桥
为了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今年,黑窑厂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密聚焦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期盼,积极探索并推出了“板凳议事会”协商共治模式。这一模式进一步发挥了老旧小区居民的自治作用,深化了微治理,致力于办好每一件微实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
社区充分利用公益金项目经费,精心定制了40把折叠凳和流动议事厅展板,将议事协商的阵地巧妙地延伸至小区广场、楼宇空地、树荫下乃至居民家门口等生活场景。真正做到了以“小阵地”构建和谐“大社区”。社区党委书记洪鹏介绍说:“哪里有问题,我们的板凳就摆到哪里。大家现场说事、当场议策,并且限期落实。这样做能够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楼门,难事共商共治’。”
如今,在黑窑厂社区,“小板凳”已经成为了邻里交流的全新平台。每天,这里都上演着一个个各具特色却同样温馨的邻里故事。社区打破了传统居民在会议室集中议事的模式,充分激活了社区邻里中心下设的自组织孵化、居民说事等功能模块。通过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有效地引导了更多居民主动走出家门,积极融入社区生活。
洪鹏深有感触地说:“社区的‘板凳议事会’看似议的是‘小角落’里的事情,实际上谋划的是‘大民生’。”这种去形式化、强参与感的协商模式,不仅让基层治理更有“烟火气”,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居民的责任共同体意识。当每一个“金点子”都能落地成为实实在在的“实景图”时,“幸福+”便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了居民们可触可感的日常生活。下一步,社区将在街道党建的引领下,通过举办“YAO・享幸福+”系列活动,持续传播“幸福+”文化,激活社区文化的强大动力,努力谱写居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本文介绍了陶然亭街道黑窑厂社区的“流动议事厅”和“板凳议事会”,其聚焦文明养犬等治理难题,居民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建议。社区推出的“板凳议事会”协商共治模式延伸了议事阵地,架起党群连心桥,增强了居民参与感和责任意识,未来还将举办系列活动推动社区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感。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