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印发通知启动“友好小区”建设,旨在通过一系列精细化服务,破解外卖、快递配送“最后100米”难题,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营造便利友好的工作环境,并介绍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近日,马鞍山市“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正式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友好小区”建设的通知》,这一举措标志着马鞍山市“友好小区”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此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精细化的服务模式,着力破解外卖、快递配送过程中的“最后100米”难题,从而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营造出更加便利、友好的工作环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逐渐成为城市正常运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每日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长期以来,“进门难、找楼难、停车难”等问题一直如影随形,严重困扰着这些配送人员,不仅降低了配送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服务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马鞍山市以“友好小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措施来破解骑手配送“最后100米”的难题。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在进门流程方面,该市快递、外卖行业党委统一为快递、外卖从业者制作并发放了通行证。这一举措有效地精简了进门流程,使得快递、外卖人员能够顺畅地出入小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在标识指引方面,由小区物业负责制作并张贴小区楼栋平面图。这些平面图详细地呈现了小区的全貌,让配送人员能够快速了解小区的布局。同时,更换了高辨识度的夜光标识牌,确保标识在24小时内都能清晰可见,即使在夜间也能为配送人员提供准确的指引。
再者,在停车布局方面,合理划设了外卖、快递专用临时停车位。这些停车位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快递、外卖车辆的特点和需求,方便了车辆的临时停靠以及货物的上下装卸,提高了配送效率。
此外,该市还注重完善小区党群服务驿站的功能。在驿站内增设了充电、饮水等实用设施,为配送人员提供了便利。同时,引导社区食堂、助餐点、爱心餐饮商户等为配送人员提供优惠餐饮、错时就餐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就餐难题。并且,制定了应急预案,以保障在极端情形下,如恶劣天气、突发事件等,配送工作和居民生活仍能有序进行。
本文围绕马鞍山市启动“友好小区”建设展开,阐述了其背景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面临配送难题,通过制作发放通行证、细化标识指引、优化停车布局、完善驿站功能等一系列措施,旨在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创造便利的工作环境,保障配送工作和居民生活在正常及极端情况下都能有序开展。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