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的稻菜轮作示范农场,介绍了茭白上市时节的丰收景象,讲述了冬闲田从闲置到有效利用的转变过程,以及该模式对就业和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还提及后续推广计划。
当下,正值茭白大量上市的美好季节。当我们踏入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那片稻菜轮作示范农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一大片茭白林宛如绿色的海洋,在微风的吹拂下,绿浪翻滚,煞是好看。只见工人们手持锋利的镰刀,在茭白田间来回穿梭,正热火朝天地采收着今年的头茬茭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过去,晚稻收割完毕后,土地就进入了漫长的闲置期,只能静静地等待来年的春耕。然而,从去年12月开始,情况发生了改变。深汕特别合作区土地资产运营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汕土地管理公司”)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利用冬闲的农田精心规划蔬菜种植项目。经过一番努力,成功建成了面积达500亩的稻菜轮作示范农场。从此,这片农田不再有空闲的时候,从种植水稻到种植茭白,一年四季都被合理“安排”得妥妥当当,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了最大的价值。
在农场里,我们还能看到现代化的农业作业场景。一架无人机在茭白农田的上空稳稳飞行,正在对农田进行农药喷洒作业。这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更精准地保障茭白的生长。
有人不禁会问:“为啥以前田里不种上蔬菜呢?”王上福的话给出了答案。他无奈地表示:“之前的农田不连片,大多是大小不一的‘巴掌田’,这样的农田状况使得机械化作业和运输根本施展不开。”这简单的话语,却反映出了长期以来困扰“冬闲田”有效利用的种植生产难题。
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些“冬闲田”盘活利用起来呢?2023年底,区农业农村和海洋渔业局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对赤石镇的农田进行了集中连片整治。经过一番努力,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完成。如今,崭新的水泥机耕道路纵横交错,田块变得整齐划一,农机可以在田间畅通无阻地行驶。同时,农田还配套建设了完善的排灌系统,每一块田都能够实现单独、精准灌溉,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放眼望去,工人们正在田间采收新鲜的茭白。茭白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管护,到采收、运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一产业的发展,吸纳了附近不少村民前来务工就业。陈展丁是赤石镇新联村的村民,去年12月他就来到农场帮忙,主要负责农田灌溉工作。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这份工作离家近,工作时间也比较自由,而且收入还不低,每个月到手能有6000块呢。”对于他来说,这份工作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能让他照顾到家庭,一举两得。
在农场的一角,工人们正忙着将刚采收上来的茭白进行清洗、分拣。这些新鲜的茭白即将被运往市场,为消费者带来美味和健康。
“稻菜”轮作模式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区农业农村和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利用区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等培育计划,开设“稻菜”轮作技术培训相关课程。同时,还会定期组织宣传、观摩学习等活动,大力推广这种轮作模式,让更多的农田实现高效利用,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本文介绍了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稻菜轮作示范农场茭白丰收的景象,阐述了冬闲田从闲置到利用的转变过程,包括解决农田分散难题和完善农田设施。茭白种植吸纳村民就业,“稻菜”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效益。后续相关部门将推广该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786.html